一次融合的全面尝试 按照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光明日报对媒体融合发展及时作出规划和布局。10月25日推出《融媒体》版,何东平总编辑在《融媒体:缔造新型主流媒体》一文中正式对外亮出“融媒体”的概念,宣布光明日报成立融媒体中心,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之后,《融媒体》版又刊出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的文章,对光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作出概要表述和分析。此次互联网大会报道,即是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下的“一次融合的全面尝试”、一次融媒体的实战演练,为光明日报今后融媒体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融媒体报道从理念的融合开始。在互联网大会召开前,按照何东平总编辑的要求,报社总编室、策划部、光明网、记者部等部门负责同志聚集到一起,召开互联网大会融媒体报道的专题讨论会。根据会议精神,策划部拟定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宣传报道方案》,并把“做一次融合的全面尝试”作为此次报道的指导精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部门按照融媒体的报道理念进行议题设置、选题策划和融媒体产品的编辑制作工作。 各部门积极联动、前后方通力合作,采编力量协力融合。11月18日早上,报社抽调光明网记者张薇、英语节目主持人郑逸和摄像王恩慧三人,组成前方记者团前往乌镇。同时,迅速组织光明网采访部、视频部、移动媒体部、海外传播中心等部门和策划部微博编辑室等多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成立“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报道组”,第一时间通过网信通及微信建立工作群进行交流协调。会议期间,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团队紧密配合,及时、高效、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每天,策划部、光明网等部门围绕会议主题和议题做好报道策划,并及时将采写思路告知前方记者;策划部微博编辑室实时持续发布会议相关微博;光明网负责网络专题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的编辑处理和实时发布;总编室负责《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刊》稿件的编辑和拼版工作。此外,光明日报教育部和国际部也主动融入互联网大会报道,拓宽了报道视野,增加了报道深度和权威性。 一次采集,多媒体编发,多介质推送,全时段呈现,再造融媒体采编流程。本次报道由前方报道团队一次采集,后方多媒体编发、多介质推送,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呈现,通过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微博、微信、光明手机报等形式呈现多媒体、融媒体报道。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报纸版面为主导的采编方式,变成24小时全天候生产融媒体产品的采编流程。前方记者把采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回,后方编辑及时联系前方记者指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编辑将其编辑制作成适合该平台发布的内容,报纸版面编辑晚上再根据需要选用适合特刊刊发的内容。所以,我们看到了线上线下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体新闻作品。 当然,此次融媒体报道只是初步尝试,在前方报道团队的人员配置、各相关部门互联互通有机融合、融媒体作品的特色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令人欣慰的是,光明日报互联网大会融媒体报道的全面尝试,正激励着我们迎难而上,加快融媒体发展的步伐。 (作者:袁祥方莉 为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编辑) 【网友声音】 @小萝莉:用乌镇“桨声舟影、白墙黛瓦”作为底色,灵动的穿插跑位,观点的此起彼伏,互联网因素在版面上满场飞奔,把互联网世界给我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送到眼前。对于这种用心,我只能用——“点赞”来回馈。 @凌寒:光明日报微博上“连线乌镇·带你去看互联网大会”的话题设置,“联通”了网友最渴望了解、最好奇的问题。轻扫二维码,会议主题尽在掌握,颇受欢迎。这说明传统媒体只要立足服务大众,把握时代脉搏,就依然可以在市场大潮中勇立潮头。 @青青子衿:未来互联网世界对于报纸网站来说也是次革命。光明日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刊》就有相关的演讲内容,而且发声者还是光明日报的高层。不缺席的立场,不敷衍的态度,展现了权威媒体对未来互联网世界发展新途径的思考之路。 @唐伟: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对中国是新生事物,对传统媒体同样如此。光明日报的融媒体报道,既有实时报道,又有重点解读,既有传统媒体的权威内容,又有网站、微博、视频的视觉呈现,在立体化、全景化的“套餐式”报道上,光明日报又交出一张满意答卷。 (光明网记者宋雅娟整理) |
相关阅读:
- [ 11-28]众筹黑马VCHello亮相互联网大会 创新模式引关注
- [ 11-27]外媒关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举办盛会彰显大国责任
- [ 11-27]2015考研政治之世界互联网大会
- [ 11-26]新华网评:世界互联网大会为谁开
- [ 11-26]世界互联网大会电信运营商与BAT新布局 字幕组被关
- [ 11-24]俄总统助理:俄罗斯高度赞赏中国发起首次互联网大会
- [ 11-24]世界互联网大会
- [ 11-24]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性意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