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共识背后所潜藏的是人文的价值体系,加强互联网空间秩序治理,不仅仅是优化服务功能,更加关注的是用户诉求与网络现实的契合点。
作者:梁丽君
舆情概述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主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隆重举行。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题,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共同参与“头脑风暴”。19日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发来贺词,提出了“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的互联网大国战略。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外代表座谈,强调中国将以拥抱的姿态,促进互联网共享共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通、共享、治理、合作”是本次大会的热点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贯穿全场,舆情关注点集中在构建包容的全球互联网生态系统、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空间安全和国际合作、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其中,“互联网空间法治化”与“互联网治理”成为最大焦点。
2014年互联网大会:政府战略的“瞭望台”
2014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我国领导人习近平等对互联网的重视,既有现实考虑,又有战略考量。且集中在“维护网络安全”、“提升公共服务”、“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三方面。主流媒体针对这方面争相报道。
传统媒体方面,《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既有对大会进程的相关报道,又有针对报道的深度解读和评论。内容主要是站在国家战略立场,《人民日报》关注参与合作、构筑互联网“共同体”的合作战略;《光明日报》则探讨互联网全球共治中的各国责任;《中国青年报》则体现出打击网络恐怖的安全战略构想。
网络媒体方面,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海外网、腾讯网、网易网、新浪网、搜狐网都是报道主力,均以专题形式呈现,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对应网络媒体,在要闻推送的同时,解读性和评论性的内容成为焦点。新华网的“解读习近平贺词背后的大国战略”、人民网的“习近平的6个互联网思维”、中新网的“新旧文明碰撞凸显独特价值”、新华网“做网络全球规则的倡导者”都挖掘了本次大会的深度意义。
在报道方式方面,网媒在整合信息的同时,采用全媒体报道方式,将文字、图片、音视频内容融合呈现,例如:光明网开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专题,设置观点、纵览、特别推荐等栏目,将呈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内容。在这次报道中,视频报道成为最大亮点,前方记者将对与会的国外代表、企业巨头和专家学者进行视频报道,并通过光明网、光明都市传媒播出。此外,光明网也通过Facebook账号,用英文及时报道大会进展。
在传播渠道上,除了网页报道,微信推送,二维码扫描链接,微博、Facebook直播都是社交媒体的最大化运用。
2014年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大咖的“争锋台”
2014年首届互联网大会,既有国内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刘强东等人的商业博弈,又有国际专家潘福爱、保罗·雅各布、雷德·霍夫曼等人的观点交锋。其内容主要聚焦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产业、移动互联网运作等更为微观的层面。
马云:未来互联网将会建立新的商业秩序,以WTO模式为基础的商业秩序将会被改变。假货这样的问题会在互联网的秩序里解决。阿里巴巴正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一旦建成完善,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自己弥补自己的缺陷。互联网生态系统是解决假货问题最有效的地方,不管是对假货的打击,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澳大利亚电信大中华区CEO高瑞彬: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生态圈已发生重大变化,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和双向交流的特质,给信息和新闻产品带来了个性。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需用互联网思维适应变革,吸收新媒体的元素,大胆创新,让传统媒体的优势得到发挥,提升竞争力。目前在澳大利亚,手机数量高于人口数量,智能手机普及率居世界最高之列,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上网。互联是未来趋势,生活跟互联网结合是一个趋势。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新媒体改变了信息流通的路径,重构了信息传播结构,社交媒体、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的用户规模迁徙流转,社交、分享与信息传播如影随形,媒体属性加快泛化,受众体验趋向泛对象化,民众传媒素养快速提升,催生这种传播景观呈现的因素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多元传播介质以及社交关系传播、移动化传播等交织、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新生态链。同时,新媒体产业还存在多个层面的失衡:过度媒体化带来话语秩序的失衡、透支商业化导致一些媒体选择性失衡、无序竞争造成业态环境的失衡、快速发展与信息安全的失衡。
综合互联网领军人物观点来看,争锋的最终落脚点都集中在“优化互联网秩序治理”方面,在追求“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愿景下,政府、业界、网民共同遵循法治精神,新媒体将会迎来更有活力、更加有序的生态空间。
2014年互联网大会:中外视角的“互动台”
国内媒体:互联网大会,彰显大国责任
2014年首届互联网大会,聚焦了中外媒体的目光,在闭幕式上,中方提出“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等九点倡议,通过本次大会,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有了一个国际平台,国际互联网的共享共治有了一个中国平台。借助这样一个平台,中国希望与世界一道,不断促进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永葆互联网蓬勃的生命力。
新华网评论称,中国做出了大国的样子,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既致力于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同时从大局、长远出发,为构建崭新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做贡献。
中国新闻网称,这次大会由中国举办,从中国领导人到互联网界精英的参与,从“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题到各分议题,从一系列创新理念的提出到搭建的两大平台成果,都凸显出强烈的“中国主场”和“中国价值”。它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中大国,有参与和主导世界规则秩序、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有主动设置议程、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积极作为,更有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声音、倡导中国价值的从容自信。
外媒:共建互联网合作环境需达成共识
俄塔社报道称,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参与者敦促国际社会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报道援引中国公安大学校长程琳的话称,打击网络恐怖主义首先要加强网络恐怖活动的定性并形成共识。之后,要完善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法律体系,研发预防恐怖活动的技术,加强国际反恐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反恐人才特别是国际网络反恐人才的培养。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并试图在全球网络空间管理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此次于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之一。
香港《大公报》文章称:在中国互联网首次以整体形象亮相国际视野之际,中国领导人致贺词,必将有助于乌镇峰会收获更多关注和重视,推动乌镇峰会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在世界互联网棋局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拉美社报道,本次大会能够帮助与会者更好地发现其在中国的商机,并达成构建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环境的共识。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中国乌镇出席互联网大会的与会代表们一再重申,他们希望互联网能够使梦想成真。报道说,一些西方互联网公司派高管出席此次会议——包括领英网和脸书网站在内。领英网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说,他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在中国找到一个“合适的文化契合点”。
总体而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一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让全世界互联网巨头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思想、探索规律、凝聚共识。中国对互联网的拥抱姿态,受到世界认可,达成共识,契合点需要共同把握。
点评:互联网共识需落实需找准契合点
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贡献创见,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丰硕,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关于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立场和主张,搭建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回答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网络空间重大问题。中国希望与世界一道共通过促进互联互通,实现网络空间共治、共建、共享、共赢。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则就新形势下如何应对网络空间的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发表看法,他表示,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建设宽带发展新平台:开辟融合新领域;形成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安全可信的新空间;构建合作共赢新空间。
构建互联网共识背后所潜藏的是人文的价值体系,加强互联网空间秩序治理,不仅仅是优化服务功能,更加关注的是用户诉求与网络现实的契合点。寻求国际互联网共治体系,不仅仅是面临技术手段上的相互沟通、平台建构的相互支撑,更加关注的是找准具体措施落实时,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不同价值利益的互补点。
总之,在寻求构建世界互联网空间治理体系上,我国以包容的姿态迈出了重大第一步,在思想意识层面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我们也坚信随着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世界互联网共享共治理念定会不断延展,共赢共建措施也定会在交融沟通中不断推进,从共识到落实,世界都在共同期待。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6_115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