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是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的截止期限。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外长当天在维也纳虽未能达成协议,但决定将谈判再次延期至明年6月30日。
在伊核问题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选项面前,六国和伊朗一致决定继续推动并加快伊核问题谈判进程,最终找到全面解决方案,这无疑是理智和务实的选择,为下一步伊核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动力。
谈判延期,凸显伊核问题的复杂性。在此轮谈判中,双方在限制伊朗铀浓缩规模和能力以及解除对伊制裁时间表等核心问题上没有取得突破,是导致此次全面协议流产的直接原因。然而谈判中所释放的信号也表明,谈判双方的立场已经“空前接近”,离达成最终协议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伊朗核问题牵动中东地区安全局势,举足轻重。谈判一旦破裂,伊朗可能重启核计划,从而激化地区局势。西方如若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伊朗经济将更加举步维艰。离开谈判桌显然不符合美伊等各方的根本利益,不仅之前所付出的全部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甚至可能因谈判破裂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任何负责任的谈判者都希望尽力避免的。面对暂时无法在既定期限内达成全面协议的现实,延期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在伊核谈判过程中,中方所发挥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功不可没。作为伊核谈判的重要一方,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中斡旋,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得到各方的重视和采纳,对谈判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参考作用。中方提出了解决最后关键问题的思路,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谈判延期也是务实的选择。去年11月,伊核问题迎来重要转机,六国和伊朗达成日内瓦阶段性协议,伊朗暂停部分敏感的核项目以换取西方国家减轻制裁,同时各方寻求通过谈判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今年2月全面协议谈判开始以来,六国和伊朗经过了十轮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而使国际社会在解决伊核问题上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次延期并非只是制订了简单的时间表,还规划出了具体的路线图。12月,六国和伊朗将开始新一轮会谈,在明年3月达成政治框架,6月完成技术细节和草案。
一系列进展表明,技术层面的分歧对双方来说并非制约谈判进展的关键所在。真正阻碍双方在这一层面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伊核问题主要的矛盾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朗之间数十年来政治上的互相敌视对抗在彼此之间打下不信任的烙印,导致各自国内的保守势力和强硬派对对方核谈判的目的和意图的猜忌和疑虑。受这些力量的阻碍,双方各自的谈判代表都无法作出进一步的妥协。
而目前谈判双方同意延长期限,虽然付出的成本会更多,但同时也意味着双方还存在妥协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诚意。
正像中国外长王毅所指出的,这次伊核问题外长会为谈判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焦点问题已经清晰,各种解决方案也逐渐成形,需要各方抓住机遇,保持谈判势头,做出政治决断。
伊朗核问题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经验表明,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各方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政治决断力,这就要求有关各国政治家们勇于承担政治决断的风险,冲破阻力,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早日达成一项既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又同时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全面协议,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