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从古文经典引用看习近平治国理政

2014-11-21 10:37:16 谢经荣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分享到: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可以看出他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纵览习近平同志过去20年的一些著作,如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的《摆脱贫困》、主政浙江时的《之江新语》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及自2012年11月份以后的重要讲话,我被其中所引用的古文经典吸引,并抄录下来认真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我又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习近平同志不仅古文功底深厚,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从这些古文的引用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我们党治国理念的一些内在关联。

立足高远和战略思维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可见,战略思维至少包括几个要素:全局、整体的视角,发展、变化的视角,关键时刻关键作为。他引用“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说明在行动中需要考虑大小、缓急、上下、内外等诸多因素,实际就是强调从全局、从整体看问题的重要性;引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强调要善于谋划,善于以近见远、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提高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引用“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强调要着眼长远,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而不能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眼前,仅仅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引用“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强调目标贯彻中的递减效应,启示我们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方案的科学可行;引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明要善于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要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证态度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强调判断是非、作出决策必须以全局利益作标准,摒弃个人、局部得失。

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核心是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注重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防范,凡事从坏处准备,争取好的结果,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看待、应对患难、危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总结出诸多的名言警句,习近平同志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引用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其现实意义。如:引用“祸患常积于忽微”,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强调忽视细节、微小错误的危害;引用“居安而思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强调只有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提前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指出我们面对复杂形势应当持有的态度和作风,应当树立的思考方式。

脚踏实地和务实精神

习近平同志履新不久就赴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深圳,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勤勉务实的作风,体现在带头提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体现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体现在扎实推进改革的步伐,同样体现在清新、朴实的讲话中。如讲到文风时,引用“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强调作风应言之有物、有的放矢,避免官话套话、夸夸其谈。讲到学风时,引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认识事物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自以为是。讲到工作作风时,引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强调工作一定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避免主观臆测、拍脑门决策;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强调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的道理,我们推进改革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总言之,“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仅是古人行事的准则,同样也是我们培养求真务实作风的要求。

民本思想和为民情怀

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元素,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这种传统。习近平同志国学修养深厚,对此自有更深的体会。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由此也可引申出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所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体现;尤其是在多次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我们为人民服务应有的精神和态度。通过对这些经典词句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更使我们体会到总书记深植内心的为民情怀。

修身立命和自律意识

中国传统士大夫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以现代视角理解,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事业观,同样是我们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强调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为政的基本条件。具体而言:“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修身有几方面突出的要求:其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洁身自好、廉洁是对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取信于民的前提要件;其二,谨言慎行,严于律己,“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只有谨慎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树立起威信,保证政令的畅通;其三,勤勉尽职,敢于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对一些庸官、懒官无疑是最好的警示。

知人善任和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并在其他一些会议讲话中多次谈到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等问题,其中同样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经典注解自己的观点。首先,人才工作对于执政至关重要,“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其次,对人才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再次,识别、选拔人才有一些标准: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基层实践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好学精神,“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自省意识,“吾日三省吾身”;清正廉洁,“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总之,习近平同志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给一些古文经典赋予了极具时代性、现实性的新含义,融会贯通,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思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