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经济“新常态”将助力G20峰会2%额外增长

2014-11-17 21:27:41 任沁沁 李云路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 李云路)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依然缓慢的大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并且“可期”的目标——未来五年内整体经济增长率提高至2%以上。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其正在推动的以结构性改革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以及将国内经济增速控制在“7.5%”并允许上下波动的经济“新常态”,将成为促进二十国集团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可期”的保障。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的讲话中所表示的,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正面临挑战。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呈现遇冷放缓、增长乏力的态势;中国国内则面临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将如何协调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并在促进G20全面增长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中国经济正呈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

“新常态”作为中国领导人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习近平在此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将产生正面效应。”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今年10月,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表示,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带动的经济增长,对二十国集团实现2%的额外增长目标的贡献率将达到30%到40%。

此次在布里斯班制定的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中,各成员国共提交了1000条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承诺,“中国智慧”占据其中的15%。

据悉,由中国提出的134条措施,全面反映了习近平为推动G20全面增长提出的三点建议: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以改革促增长的决心、理念和行动。”王小广说。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从过去过多依赖投资转向国内消费动力,从过去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转向依靠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红利、百姓福利改善,这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基于现有的庞大经济体量,即使调控合理区间,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效应不会降低,对世界的市场需求不会减弱。”庄健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3%,远低于各方之前的预期。其中,中国增长7.4%,美国增长2.2%,欧盟增长0.8%,日本增长0.9%。

“中国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7.8%。”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源自这个国家自身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

普遍认为,只要中国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部署,大力推进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等在内的多项结构性改革措施,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就一定能够为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十国制定的额外新增2%的目标,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十国集团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90%,贸易规模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若想实现2%的增长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增加经济活动必不可少,这将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更多重大利益。

而对于中国而言,相对稳定的外部需求,将有助于中国更深层地融入全球金融、投资、贸易等领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构建中。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已完成此前G20成员国对促进经济增长达成的900多项政策措施的审议,按照其评估,目前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提出的措施已经可以使其GDP总量额外提高1.8%。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