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双11六年影响零售业态 线上线下电商零售商皆入局

2014-11-11 07:18: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双11六年影响零售业态线上线下电商零售商皆入局

中新网11月11日电(IT频道 张司南)在经过长达数日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后,火爆的“双11”购物狂欢节终于如期而至。各大电商早已摩拳擦掌,推出各种玩法,不少消费者也早已经将购物车塞满,静候秒杀。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不再是天猫的专属,而成为整个电商界的促销狂欢,这种促销热潮也一同席卷线下商场。不过,在狂热购物的背后,商品价位先升后降、价格虚高、快递变慢递、维权难等仍成为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

线上线下抢客口水战四起 销售额或再破纪录

“双11”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天猫在从2009年11月11日起,在每年11月11日发起的大型打折促销活动。经过几年的营销,天猫双11促销节的成交额实现了从2009年1亿元到2013年350亿元的飞速增长,每年11月11日也从“不习惯”逐步变成“全民参与”。各大电商平台同时也瞅准了“双11”这一节点带来的消费潜力,纷纷开展促销活动,天猫、京东、苏宁等还因“双11”商标问题打起了口水仗。

相较于去年,京东、苏宁、国美、唯品会、当当等各大电商今年从筹备到策划,参与的力度明显加大。除了参与电商数量增加外,各电商促销时间一改以往11日前后两三天,而变成促销周、甚至促销月,时间战线明显拉长。京东推出了“一价到底12天”活动,承诺参与促销活动的品牌在11月1日-9日的价格绝不会高于10日-12日的订单高潮期价格。苏宁早在10月27日就开始促销活动,持续到11月初。酒仙网、唯品会等从国庆黄金周后陆续开始促销活动,一直持续到11月11日后一周左右。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今年“双11”快件数量将达到5亿。而有机构发布的《2014年双十一购物APP下载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各大电商将创造新的网购交易纪录,总销售额可能会达到637亿。

对于今年的“双11”促销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推广中心主任、CCTV-2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单仁曾在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表示:“今年‘双11’阿里巴巴与京东上市后首个促销活动,两大电商平台展开了正面交锋。而线下传统商家经历了电商冲击后,开始不断学习转型,线上营销、线下推广,从而PK电商,所以今年“双11”也不再是天猫的独家游戏,而变成这个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单仁还预测,今年天猫成交额或将提高30%左右。

除了各大电商积极参与、促销战线拉长等特点外,线下商场参与双也逐步成为常态。中新网IT频道走访王府井百货、甘家口大厦等百货商场发现,不少商家都打出了“双11促销”的字样,涉及衣服、鞋包到黄金首饰等多种品类。

过半消费者担心价格虚标、虚假宣传等问题

面对电商卖力吆喝,不少消费者早已将购物车塞满,成为“剁手族”的一员。但也有部分消费者经历了以往的买到假货难维权、价格虚高先升后降、快递丢单延迟等诸多绊脚石后变得冷静。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去年“双11”后的消费调查显示:2013年“双11”约41%的受访用户表示,在“双11”当天购物不顺畅(网页浏览、充值、支付等任一环节存在问题)。在这些用户中,64%的用户表示在淘宝、天猫购物遭遇不愉快,另有36%的用户表示在其他购物网站购物遭遇不愉快。

根据中国青年报1530人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56%的受访者打算在今年“双11”网购,24.4%的受访者直言自己属于网上冲动消费,54.2%受访者最担心虚假宣传、价格虚标。

不过对于消费者担心的问题,11月初,国家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 、苏宁易购、1号店、亚马逊商城、聚美优品、携程、58同城、去哪儿网10家电商平台,围绕“销售行为管理混乱”展开约谈。工商总局提醒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加强防范先涨价后降价、虚假优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今年“双11”是新消法施行后首个“双11”促销活动。新消法中“7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也正在成为网购维权行为中的新焦点。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因退货权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对企业也有利。消费者无因退货体验较好,就会扩大消费,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这本来就是双赢之举。但有些企业只看到短期的利益,没有看到长期的、无形资产方面的利益”。(中新网IT频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