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中国主场”的新信号
2014-11-06 09:58:3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更新”议题 本届APEC会议有三大目标: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同规划APEC未来发展方向。 人们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两届APEC后,将出现在北京。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对话,不仅仅是影响它们自身。而中俄元首的会晤,是他们今年的第五次。 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北京APEC要向亚太和世界传递的重要信号。历史来看,大国对全球走向的影响举足轻重。 APEC成员中有不少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会议还把亚洲、大洋洲、北美和南美对接起来,把发达和欠发达经济体对接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议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定为主题,富有深意和新意。“它表明了对话、合作、包容、理解的愿望。”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唐国强说。 阮宗泽说,这一主题是各成员能够做到的“最大公约数”,将为各成员超越“零和关系”铺平道路,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创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此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被定为三大重点议题,也很有针对性,并着眼于可以操作。 观察者认为,北京APEC将是“突破性”的,会取得更多的实质性成果。 在王嵎生的多边外交生涯中,最让他难忘的是1994年的茂物会议。当时发表了著名的《茂物宣言》,规定了APEC“大家庭”的奋斗目标,承诺最迟不晚于2020年实现在亚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贸易以及投资。 这个目标的推动,在今年的APEC上或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经过中方与APEC成员的协调合作,我们将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就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达成重要共识,发出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明确信号,把多年来的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中方认为,建设亚太自贸区是APEC21个成员共同提出的,是成员的一致意见和共同愿望,不存在阻力和冲突。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得到了可以说是所有成员的一致支持,具体有些内容还在讨论中,但我有信心这些关于亚太自贸区内容的不同意见,都会得到很好处理。”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彼得·皮特里认为,亚太自贸区可以在关税减让、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规则等方面设定一个中间标准水平,这样在亚太区形成一个多层级的自贸体系。 在这个框架下,各经济体将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联接方面推进务实合作。全球价值链是一个新的概念,为观察外贸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和视角,有利于把亚太整合为一个大市场。 “创新”机会 促进“互联发展”是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着眼于为APEC成员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将为推动互联互通提供动力。 阮宗泽认为,互联互通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硬件,道路、铁路、港口、能源、通信等;第二是软件,包括通关手续都要简化;第三是便利人员跨境流动。 会议还将明确五大支柱领域,发掘亚太经济未来发展新动力。经济改革、新经济、创新增长、包容性增长、城镇化等方面,有望产生新的合作项目。互联网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被认为是新增长点。 尤其是互联网新经济,这个地区可望从中获得难以估量的收益。马云率领阿里巴巴不久前在美国上市,而美国社交网站“脸谱”的扎克伯格和苹果公司的库克刚刚访问了中国,都很吸引目光。 这些不少是来自中国的倡议。去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方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对外合作构想,首要的合作伙伴就是亚太各国。 而这与APEC长期提倡的自由和开放贸易及投资是一致的。中国为APEC会议提出的许多主张因此得到了各经济体的赞同。北京APEC可望搭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平台,编织出一张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俄塔社的报道说,亚太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中心。 “我相信北京APEC将给中外企业创造新空间和新机会。”中粮国际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虹说,随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未来中粮将不仅仅为中国采购粮食,还将在世界各国广泛布局、与全球农民和粮商合作,成为其他国家的粮食采购、存储、物流等一系列产业链服务的提供者。(张正富、倪元锦参与采写) |
相关阅读:
- [ 11-06]中国再办APEC: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习奥会"将有"大惊喜"
- [ 11-06]中国时隔13年再办APEC: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 [ 11-06]反腐成APEC高官会关注议题 中美俄共促执法合作
- [ 11-06]APEC参会代表获赠会议包 含“中国红”京剧笔筒等 首都机场安保升级
- [ 11-06]APEC给中国青年带来什么?受访者首推国际视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