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用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如今,世界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知识产权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塑优势,必须依靠创新,让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智慧”要素助力“中国制造”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专家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措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法治基石
2013年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25项金奖项目自实施之日起至2012年底,新增销售额1095亿元,新增利润371亿元。知识产权,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激发出越来越大的效益。
知识产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两条途径,并行运作”,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2013年,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增幅由上年的45.99%下降至1.3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一审案件增幅,也分别由上年的20.35%和129.61%下降至1.43%和28%。
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出发,目前正在修改中的专利法将进一步加强专利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作为重点,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构筑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法治基石。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经济日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有关部门将从3个方面着手落实上述部署。一是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
加强风险评议
截至去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商标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申请等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看来,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比较突出,相对缺少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迫切需要推动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像华为、中兴通讯这样依托知识产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不多,很多企业依然受制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动辄遭遇起诉、调查,蒙受巨大损失。某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甚至也因忽略知识产权保护而陷入被动。
要想规避知识产权风险,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评议至关重要。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我国将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加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制定发布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导手册,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评议服务能力。同时,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
强化保护力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软件正版化;对国外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加大我国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专家认为,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造。
为落实这些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结合具体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全面提升。(经济日报记者韩 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