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国务院取消前置审批 强化知识产权升级中国制造

2014-11-06 07:39:31 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国务院实行五个“一律”方便企业投资

取消前置审批 释放经济主体活力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释放投资潜力、发展活力;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

重点精简前置审批

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从改革创新制度入手,以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更加便捷、透明的投资项目核准为重点,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根治“审批依赖症”,堵住利益输送“暗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现代政府,放开企业手脚,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会议决定,一是实行五个“一律”,更大程度方便企业投资。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对确需保留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要制定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二是企业需要中介服务的,由企业自主选择。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中介服务,要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并由行政机关支付费用。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严格依法监管,对出具假报告、假认证等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违背诚信行为。三是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作为重要简政措施,加快办理速度。同一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实行一次受理、一并办理。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和监管,提高审批效率。用“制度+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铲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会议要求,要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在线报告等制度,并公开有关信息,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督的合力,让企业在公平竞争市场中壮大做强。

李克强强调,要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把能取消的前置审批项目尽量取消,“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各部门都要认真地自我核查,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清理,努力做到前置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通过多次基层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与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困难和建议。在5日的常务会议上,总理说,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他听到的最强烈呼声是“进一步消减或取消前置审批”。李克强向参会人员列举了自己听到的“市场声音”:一位粮食流通企业负责人,拿到了营业执照,却还需要办理粮食流通的许可证;一位创业者创办物业公司,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但许可证却迟迟办不下来,无法经营;还有一家致力于海外投资的企业,在很长时间里每个投资项目都需要政府审核,让企业“竞争还没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企业家跟我抱怨:明明是企业自己的资金,好像政府比我们还心疼!”李克强说。他强调,各部门都要认真地自我核查,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清理,努力做到前置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

讨论研究推行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时,李克强强调,政府不同部门投资项目在网上“并联”,用一个“窗口”对接办事群众,实现“一条龙服务”,这本身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简政”措施。他说:“我们的企业过去办一件事,经常要跑五六个部门,几乎是‘见庙就进’、‘见菩萨就烧香’。这样的情况必须改变了!”对于文件中“把核准机关受理申请后生成的项目代码,作为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唯一的身份标识,并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的相关规定,李克强表示肯定。他说,近年来推进的先照后证、资本认缴制等改革措施让企业登记大大便利化,但每家注册企业的工商代码、税务代码、组织机构代码都不相同,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办事难度,也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李克强要求,要加快推进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体系,这是政府有效监管市场的基础。“各部门、各地方要奋发有为,扎实推进相关工作,让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