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国骞 《第四次浪潮》的作者、未来专家甘哈曼曾感叹:“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糟蹋而不知珍惜。”事实证明,大自然是公平的,人与自然之间总是做着等价交换,我们周围的一切资源并非“免费”。2014年8月19日,地球迎来了“生态超载日”,这意味着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人类花光了整年的生态“预算”。从这天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开始“透支”,消耗的可再生资源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已超过地球在今年内所能产生的资源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生态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大自然讲究的是“规律”而非“人情”,而应对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思变。 生态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更肩负起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重任。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的便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从发展经验来看,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从宏观层面上优化产业结构、腾笼换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必须从微观层面上促使人们养成善待自然的习惯。要知道,一个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十三亿人习惯的力量更是革命性的。 群体性习惯的改变,需要有创意的倡导。自今年7月29日起,胶东在线联合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等百家新闻网站共同策划组织“绿行中国”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提倡网友在外出旅行过程中尽量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养成“出行自带日用品,节俭环保我光荣”的良好习惯。事实上,这个活动就是小支点撬动大文明的尝试。要知道,与国际上酒店普遍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不同,我国酒店一次性日用品的消耗量是惊人的,而这种现象背后是庞大的聚乙烯、脂肪酸钠、淡水资源及能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在一代代的实践经验中积累出、传承下了学识,从而知道趋利避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思变——势在必行。我们看到,“绿行中国”提倡的是改变旅人的小习惯,期盼的是旅人环保意识被唤起,收获的可能是人们对自然之善意的传递。这对于旅人的“利”无害,对于旅人的“德”有益。 佛语:“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事实上,“绿行中国”这个活动不仅是一个形式,而是一个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善意的桥梁。善意是会传递的,我们相信,旅人从改变小习惯的形式开始,必将悟出更深层次的“德”与“利”,当个人习惯的改变传递为群体习惯的改变,就会形成不可忽视的革命性力量,小支点就真的能撬动大文明。 |
相关阅读:
- [ 11-03]习主席讲故事 让大家莫忘红军老革命区(图)
- [ 10-31]新华网总裁田舒斌:网络媒体需要自我革命
- [ 10-30]革命老区上杭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 [ 10-29]翔安区红色沙美纪念馆昨揭牌 全面展示沙美革命老区
- [ 10-29]俄专家:西方制裁目的是在俄发起一场颜色革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