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专家驳埃博拉十月底袭中国:在国内大流行概率极低

2014-10-30 11:36:35 盛佳婉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自3月起,已有500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去。最近,网络上“美国一个研究所测算出埃博拉可能十月底袭击中国”的消息也弄得人心惶惶。深圳出现埃博拉病例的风险有多大?是否会出现本地流行?我市都做了哪些防控措施?昨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马汉武、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谢旭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埃博拉病例4小时即可检出

记者:美国一个研究所,利用计算机模型,测算出埃博拉可能10月底袭击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专家:这个预估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认证,但提示了存在这样的风险。国家、省、市都非常重视,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防止疫情的发生。

记者:我们都有哪些防控措施?

专家:深圳在第一时间建立了联合联控机制。10月28日做了应急演练,对联防联控机制进行了检验。首先,口岸加强检疫工作,尤其是对疫区国家来华或者归国人员进行重点排查。一旦检测出是疑似病人,会通过专门工作流程,把病人送到埃博拉定点收治医院,也就是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到三院后,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救治的同时,会对病人采样送检。市疾控中心有埃博拉检测资质,将在4-5小时内检验出是否是埃博拉出血热病例。

疫区来华人员将被逐个跟访

记者:如何对疫区来华或归国人员进行监测?

专家:我们对疫区国家来华或者归国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和管理。入境体温超过37.3℃都要进行入院排查。另外,为预防尚未发病的病毒携带者入境,我们对所有疫区来华或归国的人员进行跟访。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最长潜伏期是21天,我们将从他离开疫区那天开始追踪至21天。

记者:如果从疫区回来,不从深圳入境,通过火车、汽车等来深圳的,如何监控?

专家:这会由外地疾控部门、卫生部门先对他进行初步筛查,然后经过广东省卫计委和省疾控中心把个人信息转交给我们,深圳有关部门来落实后续的健康检测和管理工作。这个机制在H1N1甲流和H7N9禽流感的时候都已顺畅运行。

记者:目前,从疫区来深圳的人员数量有多少?

专家:世界卫生组织未因埃博拉流行做出旅游限制,所以现在疫区来华和归国的人数和以往差不多,没有大的变化。

埃博拉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

记者:历史上,埃博拉病毒是否曾传到中国?

专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对我国来讲,这是一个新发的传染病,医务人员对其了解很有限。传染病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传染源,我们在传染源上,已采取了上述的各种措施,会严格把好国门关,将其拒之门外。

记者:万一深圳出现埃博拉病例,会不会出现大流行?

专家:对于疾病传入我国的趋势判断,高层专家估计,传入风险是有的,但在国内大规模流行传播几率是极低的。首先,若没有大量的感染者与健康人群的广泛接触,该病无法在人群中广为传播。其次,埃博拉在西非流行,主要是因为西非的卫生条件差,人们的公共卫生知识欠缺。而我国已建立起传染病报告和防控体系,尤其是深圳,公共卫生条件相对较好。万一有病人入境,我们也会严格按照我们的机制,把它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会造成大范围传播。

记者: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播?

专家: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而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黏膜与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污染的环境发生接触时,也可发生感染。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传染性最强的病毒。

记者:目前的防控难点在哪里?

专家:首先是公众对埃博拉的认识不足。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一般化学及物理消毒方法可使其灭活。其次主要是通过体液传播,但接触了这些病毒不一定百分之百受到感染。所以,大家要认识到疾病,科学地对待。从疫区国家来华的人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烧,需要对其作出医学观察,必要时需要作出检查。我们的普通健康市民,如果接触过病人的体液,或者和病人在确诊之前有过长时间接触,要主动告诉医务人员,纳入到密切接触者范围。以便为自己做好防控,也最大限度保护我们身边人的健康。■ 记者 盛佳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