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四中全会与世界有多近?

2014-10-25 07:43:43 侯露露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陈瑜辉  
分享到: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新印象:“法治”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杨迅

四中全会在巴基斯坦绝不是个陌生话题。在记者站附近的中餐馆,墙上的大彩电里不停播放着四中全会的新闻。走进餐馆,几个前来就餐的当地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他们见到中国面孔,简直是眉飞色舞,拉住我详细询问四中全会的背景及内容。边看边聊,饭菜都凉了。

“四中全会离巴基斯坦远吗,不远啊!会议的重头戏是依法治国,很多国家都需要。设想一下,一个巴基斯坦人如果去中国旅游,首先会和海关等机构打交道,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执法者。你看,生活中想绕过全会的精神,都很难呢。”

我去拜访哈立德·拉赫曼先生,他谈起四中全会竟然如数家珍。拉赫曼是中国问题专家,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的所长,也是我的老朋友。“上个月,我在中国参加研讨会时,就听到了四中全会的消息。随着中国的发展,对于法治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的会议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紧密的关联。”

拉赫曼先生的话勾起了我的思绪,提到中国,巴基斯坦人的第一印象是啥?这几天,当地朋友给出了答案:“好朋友”“发展快”“富裕”。他们对四中全会很有兴趣。通过这几天的热议,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新增一条,那就是“法治”。

拉赫曼介绍说,去过中国的巴基斯坦人都会感到,中国的法治状况好于许多国家。中国有较为健全的法律架构,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注重基层民众的需求。不过,拉赫曼也表示,中国法治当前并非没有问题。一是在执法时,需要避免粗鲁和傲慢;二是腐败、不平等、滥用职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多巴基斯坦人把“改变世界”的重任寄望于中国:“当今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中国的一言一行也有示范作用。”

拉赫曼还郑重地向我推销他的独特理论:快乐的人不易犯罪,因此国家需要提升民众的快乐指数。“四中全会倡导的依法治国听上去有些学术,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不光体现在学理层面,也表现在实施层面。在法律体系下,如果立法、执法、司法机构通力协作,人们生活质量就会更有保障。”拉赫曼看了看听得入神的我,笑了:“那么现在,你还会觉得四中全会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