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今日落下帷幕,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把“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作为重要考虑。“三个全面”,掷地有声,向世人宣告:改革与法治要同频共振。 改革进入“深水期”,水越来越深,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也越来越多,利益盘根错节。“硬骨头”要啃,“险滩”要涉,石头却摸不到了,靠什么突破固化的藩篱、凝聚改革的共识、推进改革的大业?答案就是,依法治国。全会提出,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这艘大船,需要法治的强力护航。正如法学界名言所说:“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改革,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打破旧有的窠臼,必然会出现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而法治,乃是解决矛盾成本最低的一种手段。 同时,随着改革的推进,也必然会与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旧法管不了,新法还未出台,没有了“硬杠杠”,改革在各级官员手中就会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部门有利的就改,和部门利益相冲突的就缓改,甚至不改。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可没有刚性的约束,再美的蓝图都会成为“纸上风光”,再好的改革初衷都会成为“镜中水月”。要避免改革成为可以随意拉扯的“橡皮筋”,就必须以“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律刚性,束缚住改革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因而,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不妨举个例子。国家一直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改革财税体系,推进政府实现全口径预算和预算公开。但除了财政拨款,还有哪些该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又该公开到哪些程度?原有的《预算法》对此并无规定。“三公经费”和“小金库”,也就成了法外的“灰色地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后,新的《预算法》明确提出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并要求预算公开。如此,全口径预算和预算公开的改革,也就成为政府的法定责任,堵住公共资金的“跑冒滴漏”和取消政府的“账外账”也就有了法律依据。“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法治中国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改革。在依法治国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立法上,有些部门因为利益相互“打架”,有些重要的法律条文迟迟难以出台;执法上,以权压法、九龙治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司法上,地方化和行政化仍是阻碍司法公正的因素等。破解这个法治的“多元方程式”,不仅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改革的智慧。从这个角度而言,四中全会的《决定》做出了全面、系统、完备、深入的部署,实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
相关阅读:
- [ 10-2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 [ 10-23]法治建设“里程碑”指引“正能量”
- [ 10-23][法治中国 我的故事]第四篇:全民守法
- [ 10-23]法治——盛世强国的保障
- [ 10-23]国平:占中多一天,香港法治少一分
- [ 10-23]人民日报谈依法治国:用法治观念夯实执政根基
- [ 10-23]保险行业法治建设:弥补制度的真空与脱节
- [ 10-23]分析人士: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掀起又一场思想解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