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埃博拉让世界粮食安全再蒙阴影

2014-10-21 07:41:13 严 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分享到:

据外媒报道,西非国家农业部长日前表示,西非国家需要更多经济援助和全球协调,以防止埃博拉病毒危机转化为粮食危机。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主席卡纳约·恩万泽也在本月14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病毒的爆发正在引发非洲出现粮食短缺的危机。

埃博拉肆虐 粮食再告急

早在10月8日,联合国网站就发布消息称,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肆虐,给当地的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卡纳约·恩万泽1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具体介绍,作为受到埃博拉病毒爆发冲击最严重的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的民众恐慌和担心已造成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中断。在利比里亚,受影响最大的农业县洛法,包括食品在内的商品价格涨幅仅在8月份就从30%增至75%。

塞拉利昂农林食物安全部长约瑟夫·塞萨伊日前也透露,受埃博拉病毒影响,该国40%的农民已经放弃他们的农田,该国种植的咖啡和可可豆也受到严重影响。

“这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但已经影响食品安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法比耶娜·庞皮说。

虽然,2014年被视为全球粮食丰收年,世界粮食整体供给充裕,粮食价格也呈现下行趋势。然而,在西非地区,由埃博拉引起的粮食短缺危机,再次给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敲响警钟。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埃博拉疫情影响的西非粮食安全问题,暴露的正是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区域不均衡。

区域不均衡 贫困是根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出版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显示,虽然近年来全球在减少饥饿人口方面整体有所进展,全球饥饿人口正在持续减少,然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区域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粮食过剩,饥饿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南亚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李行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在全球8.05亿长期遭受食物缺乏的人口中,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数量达到7.91亿,所占比例超过98%。

其中,非洲国家的饥饿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报告,1990年至2012年饥饿状况恶化最严重的国家大都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近30年来非洲人均粮食产量也处于持续下降趋势。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政府缺乏农业投入意愿,以及疾病、旱灾、国内冲突等天灾人祸的叠加,都是阻碍并威胁非洲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此次的埃博拉疫情正是击中西非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软肋。

“目前,世界粮食整体供给充裕,在粮食价格呈现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饥饿人口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缺乏购买能力。”李国祥认为,非洲地区粮食不安全状况存在的根源仍在于地区贫困。

“在粮食的生产、销售、分配等方面仍然缺乏全球性的战略布局和系统规划。”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指出,全球粮食资源在生产、储备、物流、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的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也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的差距。

提高生产力 全球共努力

如今,粮食安全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与协调来推动解决。

为帮助受埃博拉影响国家农民促进农业生产以保障生计,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8日发起了一项总额为3000万美元的紧急募捐呼吁,以在今后12个月内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9万个贫困家庭提供帮助。

“对于低收入的缺粮国家,经济发达、粮食过剩的富国应该通过无偿的方式,进行更多的粮食援助。”何茂春说。

专家普遍认为,即使埃博拉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所缓和,在全球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作为相对紧缺物资,全球粮价在未来仍将总体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因此,对于如非洲国家等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粮食购买能力的脆弱国家或脆弱群体,让他们自身拥有足以维持生存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农业资源均衡配置的目标应被放到突出位置,同时还应加快国家间先进农业技术的转移,尤其是先进技术向脆弱国家、脆弱群体的扩散,从而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使他们能够用有限的生产资源生产足够的粮食。”李国祥说。本报记者严 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