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为什么“占中”活动注定要失败?
2014-10-13 17:15:43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英美普选都是渐进的 以香港的前宗主国英国为例,1761年拥有选举权的选民不足全国人口的4%,1832年议会改革后增加到不足5%,1883年到了8%,期间还两度发生基于宗教理由剥夺部分人群选举权的情况,直到1928年妇女才获得与男子同样选举权,而在联合王国全部领土上实现一人一票普选则直到1968年才真正实现。若从1406年议会选举法颁布算起,整个过程历时560多年。正如美国学者海斯所说:“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成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美国也是渐进普选的典型。从1789年宪法规定政府由“几个州的人民选举”产生算起,到1868年第14修正案才赋予所有男性白人公民选举权,1870年第15修正案取消了种族和肤色限制,直到1920年的第19修正案才将选举权扩展到所有妇女,1924年扩展到了印第安土著,而完全的普选则迟至1965年的“选举权力法”才最终实现。整个过程历时170多年。 法国是一个曾经尝试一步到位实现完全普选的国家。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91年的宪法赋予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男子约450万人选举权。但这却是个彻底失败的社会试验。经历了战争、复辟和剧烈社会动荡后,到了1814年选民人数被限制为只有7万多人,1845年为24万多人。严重内乱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才平息下来,选举权重新扩展到所有成年男子可选举众议院议员。而将妇女包括在内的完全普选则迟至1944年才实现。 如果说可以从这些历史案例中归纳出关于普选的“国际标准”的话,那么只有两条:一是“渐进”这个宝贵经验,二是“激进”这个惨痛教训。 另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其一、在西方普选史上,由一人一票所体现的形式上近乎绝对的政治平等,既深植于英国的个人主义传统,也源于法国理性主义传统,先天地具有激进的性质。正如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罗桑瓦隆所言,这种形式“只能在一种原子论的和抽象的社会形成观的框架中表现出来”,在“激进的个人主义观点中才是可以想象的”。而在非西方国家,既缺乏类似的传统源泉,也没有过类似的激进实践,全盘照搬之后无不导致严重的分裂和混乱。 其二、哪怕是历史上最为激进的“纯净普选”,也从未有过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情况。1791年处在激进革命中的法国,当时的标准叫做“积极公民”,取得选举权的条件之一就是已登记为本地的国民自卫军成员并且宣读过公民誓言。某位著名的教士提出过连纳税都不需要的最低标准,但仍有起码的政治条件,“只要是一个好公民,有着健全的判断力和一颗法兰西的心就足够了”。 对照之下,香港的激进派人士正企图在这块从未实行过任何形式普选的土地上,一举实现一种不借助任何历史传统的最为激进的“超历史”普选,而且还是连最起码的爱国标准都不能设置的“超政治”普选,这不是故意破坏普选进程的反普选,又是什么呢? 第三、“占中”反中国。明显具有反民主和反普选性质的非法“占中”活动,却能够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进行,持续长达两个星期,追根溯源就是美英反中势力的操纵。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无论是“祸港四人帮”,还是“占中三子”以及学联和学民思潮,背后操纵者都在美国和英国,而真实的目的也无不是搞乱香港,引爆中国。 对美国来说,香港的特殊政治环境,几乎是在主动邀请它将其作为颠覆中国的前沿基地。第一、这是一个因“一国两制”而使中国中央政府权力不能直接落地的“治外”飞地;第二、这是一个因23条立法未果连叛国和分裂都无法入罪的“法外”飞地;第三、这是一个因“国民教育科”设立未果整个年轻一代完全没有国家认同的“教外”飞地。如此绝无仅有的一个特殊地区,美国的战略家们不大加利用,岂非怪事? 所以,“占中”组织者们任何与外国势力撇清干系的企图都无济于事。君不见,美国21位参议员上周末的联名信,就相当于把美国方面的真面目全部公开了。 归纳上述,“占中”就是一个反民主、反普选、反国家的非法活动,面对着强大的护卫民主、保卫普选、捍卫国家的主流力量,这种闹剧岂有不失败的道理?(作者:文扬《新西兰联合报》社长,合著《中国力》) |
相关阅读:
- [ 10-12]香港“财爷”忧虑“占中”继续 社会矛盾加剧
- [ 10-12]香港警方及消防处代表就“占中”非法示威活动会见记者
- [ 10-12]"占中"支持率全线下跌 网民称其难逃失败命运
- [ 10-12]香港一家发展商因大学未阻止学生“占中”而终止奖学金赞助
- [ 10-12]港媒评论:“占中”零容忍 清场需果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