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埃博拉患者宠物狗遭处死 引发动物传播病毒疑问

2014-10-11 13:41:1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随着西班牙对一名埃博拉患者的宠物狗处以安乐死,一些新的问题浮出水面:狗、猫、豚鼠这些宠物会不会传播埃博拉?猪、羊、马呢?到底要离哪些动物远一些?

专家表示,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和它们传播埃博拉病毒并非一回事。包括狗在内,许多动物本身确实可能会感染埃博拉病毒,但无证据表明它们有能力传播这种病毒。目前该病毒的动物宿主依然被认为是蝙蝠。

把人们注意力引到动物身上的是一条叫Excalibur的宠物狗。它的主人是西班牙一名女护士,在护理从非洲返回的染病神职人员过程中感染,成为首个在非洲以外感染埃博拉的病例。这条狗并未出现染病迹象,但为了安全起见,它于本周被马德里当地政府实施安乐死。

狗到底会不会传播埃博拉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下属《新兴传染病》杂志200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有这种可能性。2001年至2002年,非洲国家加蓬暴发埃博拉疫情,这项研究调查了当时狗的感染情况,发现多达25%的狗体内有埃博拉抗体,说明它们曾被埃博拉感染,不过这些狗都未表现出患病症状。该研究结论是:“考虑到人类与家狗的接触频率,犬类埃博拉感染必须被视为人类感染和病毒扩散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

但这个研究结论并不代表美疾控中心自己的看法。该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本周在记者会上说,不清楚这一研究使用的检测方法是否准确,“我们将研究所有可能性,但尚未把这认定为传播途径”。

猫也是人类常见宠物之一,但迄今未有科学文献记录到猫会传播埃博拉病毒,有人甚至认为家猫可能对埃博拉病毒免疫。另一种宠物豚鼠也未发现有能力传播该病毒。

针对人们对宠物传播埃博拉病毒可能性的疑问,美疾控中心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回应:“尚未有宠物因埃博拉生病或在埃博拉传染给人类过程中起了作用的报告。”该机构还表示,正与美国兽医学会、美国农业部和其他机构制订针对美国宠物的指导意见。

至于家畜,猪须加以注意。埃博拉病毒分为5种类型,此次流行的是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90%,还有一种是对人类没有什么威胁的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2008年,菲律宾首次在饲养猪身上发现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还有几名农场工人感染,不过由于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不致死,上述工人仅是体内检测到抗体,但未发病,无人因此死亡。

2012年,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猪可把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传给食蟹猴,且是在非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病毒主要感染猪的呼吸道,这意味着病毒可能是通过空气中的小液滴传播。

但研究人员也指出:“我们不知道猪是否在非洲埃博拉病毒的自然传播或生态系统中起到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的传染途径是体液或接触受污染物品,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上世纪90年代,还有科学家用埃博拉病毒感染马和羊,但均只观察到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与猪和狗一样,马和羊似乎不会因埃博拉生病或死亡。

鸟类与埃博拉疫情之间有无关系?这方面的数据较为有限,但美国珀杜大学2002年一项研究声称,埃博拉病毒与几种禽流感病毒结构较为相似,意味着鸟类可能会将埃博拉病毒传染给人类。研究人员当时说:“虽然不确定鸟类能传播埃博拉,但这些病毒的相似性说明卫生官员们应该加以警惕。”

至于蚊子和其他昆虫,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会传播埃博拉病毒。

那么,到底什么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源头?现在并没有确切答案,但流行病学家猜测是蝙蝠。在此次疫情最初始的暴发地点几内亚,果蝠汤是一道美食,但疫情暴发后,当地已禁止买卖或食用蝙蝠及其他种类的丛林野生动物。

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猩猩等,可能也会传播埃博拉病毒。科学家发现,埃博拉暴发期间,大猩猩和黑猩猩的数量会大幅下降。比如,2002年至2003年,加蓬和刚果(布)共有约5000只大猩猩死于埃博拉。

美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说:“我们知道在非洲的农村地区,埃博拉能够感染哺乳动物。事实上,病毒就是经这种方式传播的,很可能是从蝙蝠传到了丛林中的其他动物身上。人类也许是在捕猎、煮食这些动物的过程中被感染。”

弗里登提醒说,不要食用野味,避免接触蝙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