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景谷10月8日电 6.6级地震突袭云南景谷。灾情就是命令,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尽一切努力搜寻被困人员、救治伤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队到社会,各方连夜驰援灾区,一场抗震救灾战役在灾区第一时间打响。 灾情就是命令 据了解,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景谷县永平镇。在造成人员死亡的永平镇芒腊村芒板村民小组,记者看到不少村民家的围墙、房屋等出现开裂或者倒塌的情况,村民不敢待在屋内,选择在空旷的地方过夜。凌晨,大雾弥漫,但是丝毫没有阻挡救援人员的工作节奏,数十顶帐篷在村口搭了起来。 灾情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震区。 云南省要求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尽一切努力搜寻被困人员,救治伤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省市县乡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启动Ⅱ级地震应急响应。下属各单位、部门和各应急工作组迅速到岗开展工作。7日22时30分,派出第一批现场工作队4人、1台车辆紧急赶往震区,开展现场震情分析、流动地震台架设与监测、灾情调查、应急通讯、震区科学考察等工作。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和平介绍,震后省卫生计生委派出附一院、省一院、省中医院和西双版纳等地共8支110人的医疗队赶赴景谷灾区。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了由18人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派出4辆车,携带手术器械、急救药品、应急物资及水和食品,星夜兼程于8日凌晨赶到景谷县医院,立即开展查看伤员、评估伤情等工作。省疾控中心的13名省级防疫专家组成防病工作组携带水质检测车和相关装备,于8日上午紧急赶赴灾区,全力支援当地开展卫生防病工作,力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各方驰援灾区 星夜疾驰,争分夺秒。 解放军、武警、消防、森警、预备役等各部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时间投入搜救,第一时间转移群众。灾区群众说,看到了子弟兵,心里就有了底。 地震发生后,正在宁洱中队蹲点调研的武警普洱市森林支队支队长夏进荣立即赶往景谷中队指导救灾工作。8日0时30分,夏进荣带领50名官兵对永平镇芒费村委会那拐等五个村民小组,逐家逐户排险、查看受灾情况。官兵连夜奋战,安全转移群众400余人,排除危房30余家,救治伤员5人。目前,支队参战官兵共转移群众逾580人,排除危房60多间。 普洱市公安机关迅速集结公安、武警、边防、消防等1300余名警力,成立抢险救援组等工作组赶赴灾区,全力开展灾区救援和治安稳控工作。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成功救出受伤群众100余人。 国道214线是景谷地震应急救援、抗震救灾的关键通道。地震发生后,普洱市公安机关迅速抽调警力,确保前往景谷抗震救灾的车辆安全畅通抵达灾区。 14集团军某旅451名官兵从临沧紧急出动,某工兵团地震紧急救援队200余名官兵携带救援设备从大理驻训地域赶往灾区。10月8日1时许,该集团军先头部队300名官兵到达震中永平镇后,立即兵分三路进村入户查看灾情,开展救援安置工作。 普洱军分区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七七村民小组执行救援任务的官兵和民兵300多人连夜为村民搭建了30多顶帐篷。 云南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投入868人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普洱市公安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派队伍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对重建家园有信心” 目前,救援各方正抓紧一切可能,充分利用好黄金救援期,尽最大努力营救受困群众,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并正尽快恢复损毁的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 按要求,目前各方救援人员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搜救不留盲点和死角。同时,努力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被、有洁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交通运输、电力、供水、通信等部门,正全力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和通讯畅通,保障好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为保障当地群众能及时和亲人联系上,并在第一时间知晓当地的气象情况,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对灾区客户提供免停机及费用减免、10086寻亲热线、免费天气预报等13项服务保障。 8日是学校上课的时间,因受地震影响,景谷县100所学校将暂时停课。县教育局局长陈德良说,目前教育系统工作组已到全县各个乡镇进一步核查灾情,排查学校教学设施、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在能够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再逐步复课。 8日上午,在永平镇芒费村委会七七村民小组,记者看到部队救援人员仍在忙碌。“现在,大家只能先住帐篷。接下来,我们会行动起来,大家对重建家园有信心。”村民小组小组长刘威说。 |
相关阅读:
- [ 10-08]地震专家:景谷地震属于独立事件 与鲁甸并无联系
- [ 10-08]云南景谷地震致1死323伤 共发生余震88次
- [ 10-08]景谷地震致12万余人受灾 通讯信号已全面恢复
- [ 10-08]李克强就云南普洱景谷县6.6级地震作出重要批示
- [ 10-08]专家解析云南景谷地震为何震级较高死亡人数较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