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师参与编写的2015年北京一年级《语文》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这使人想起日前传媒的另一报道: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被“瘦身”,8首古诗全部删除。当事部门解释说:“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这一删一增内容迥异的两则报道,不免让人深思。 中国是诗国,古诗(古诗是与现代新诗相对而言,古诗还包括古体和近体)是我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课本上,虽选有少量古诗,但教师只讲解词义、分析作品,或作者简介和风格流派等等。至于其平仄韵律、如何写作,教学大纲既不作要求,许多教师也都不懂此道,无法传授。因此一些似是而非的“古诗”,实际上是“顺口溜”和“打油诗”应运而生,泛滥成灾。 此外,由于古诗在写作上条条框框较多,很多学校又无法传授也无力传授,故学子在十年寒窗之后,仍如对天书,不得要领,视为畏途。 学习古诗要有扎实的“童子功”,要从娃娃抓起,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国民间有个优良的传统,在小孩子牙牙学语后,家长便授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简单的古诗。这些古诗因其简短、通俗、押韵,琅琅上口,又易读、易记,故深受幼儿喜爱,为国学启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在少儿记忆力强时却在课本中删除全部“古诗”,确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课本“瘦身”与学生“减负”确实很有必要,但课本“瘦身”却不应从篇目不多的古诗“开刀”,正如有的网民所说的对那些“编造出来的假童话或假的励志故事”等,为何不能压减删除?至于学生“减负”就尤为重要了。但其“负”并不在那几首“古诗”上。众所周知,为了应试能考出好成绩,考入好学校,从小学甚至学前儿童开始,家长都要将他们送入各种形形色色的“培优班”和“特长班”。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中,无不疲于奔命地赶去轮番“培优”。 综上所述,我以为:学习优良传统文化的“古诗”,不仅不应在课本上“瘦身”,还应“增肥”。造就更多的能研究、讲授和善于写作“古诗”的优秀人才,杜绝一些似是而非的“顺口溜”和“打油诗”。至于学生的“减负”,症结在于彻底取缔“培优”,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功课,巩固知识,有休息和自己发展兴趣的空间。 白雉山 |
相关阅读:
- [ 09-12]语文课本改革引争议:古诗文被删 八股文进课本
- [ 09-10]习近平:不希望课本去掉经典诗词 去中国化很悲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