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打谷场日渐消失 中国内地频现“玉米公路”

2014-10-07 12:14:39 李志全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社郑州10月7日电 题:打谷场日渐消失 内地频现“玉米公路”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这个“十一”假期,过境河南省的司机们遭遇了这样的烦恼。当他们开着车、听着音乐,在宽阔的公路上驰骋时,会突然撞见一片金黄色的玉米。

近日,河南郑州市科学大道约5公里长新修路段,由于晾晒的玉米占去2/3车道,被当地人称之为“黄金大道”。

过往司机批评,这种“玉米公路”增加了交通事故概率,已成马路“杀手”。还有人担忧,公路晒粮会造成污染。食用这样的粮食,会危害人体健康。

“玉米公路”、“稻谷公路”,亦在四川、安徽、湖北、山东等多地见诸报端,已成内地普遍现象。

占道晒粮的背后,是打谷场逐渐消失,农民面临无处晒粮的困境。

“去哪儿晒粮食?”在河南原阳县农民孟祥辉看来,公路上晒玉米实属无奈之举。他说,自从打谷场被侵占,每到收获时节,农民们都为晒粮发愁。

“十一”期间,正逢收获时节。中新社记者在河南一些乡村看到,靠近公路的农民,直接用木棍、酒瓶、石块占据车道晒玉米。但绝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这种“条件”,他们把玉米摆到自家小院,从大门口到房屋两侧,从厨房到厕所,从树梢到房顶,满眼皆是玉米。

河南是“中原粮仓”,每个村庄必备的打谷场,曾是很多人抹不去的乡愁。孟祥辉说,在过去,打谷场是晒粮的“主阵地”,不管是夏天收麦子,还是秋天收玉米。农闲时还可以放电影、唱大戏。

不过,当大型收割机开进小麦田后,打谷场渐成“鸡肋”。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有的村庄直接将打谷场开垦成耕地,有的则将其变成宅基地或养殖场,挪作它用。

数据显示,河南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达98%左右。但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的玉米,机收率一直徘徊不前。

原阳县一个叫扁担王的村庄,村民王永梅家有16亩玉米地,近10亩地的玉米都是靠手工一个个掰,只有6亩多地用机械收割。“打谷场没了,机械收割又跟不上。”王永梅告诉记者,如果不趁晴天抓紧晾晒,玉米会霉变、发芽,一季辛苦就白费了。

在一个叫东留后的村庄,全村只有两台玉米收割机械。于是,盖着两层小楼的农家,屋内屋外摆满了玉米,只留一个狭窄过道。

为了能够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河南农业部门今年已分别在3个地市选取示范田,进行玉米机收品种和玉米机械收获机的筛选与推广。

但让玉米退出公路,远非技术那么简单。郑州的科学大道新修路段之所以变成“黄金大道”,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这条路占的是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科学大道是当地一条主干道,沿途分布多所国家级重点院校及知名企业。“玉米公路”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反映出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之惑。(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