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团结中国 民族共进(共和国辉煌65年)

2014-09-30 19:46:41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西藏拉萨雪顿节,接待游客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不少游客是坐着火车沿青藏铁路而来。

“坐着火车去拉萨”如今已成西藏旅游新时尚。这条“天路”,不断上演着神奇,迄今仍保持着全年趟趟爆满、一票难求的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要靠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来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架起一条条幸福“天路”。

政策给力,热土涌动发展潮

今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彰显中国智慧的民族政策不仅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奠定了腾飞的基石。

如果按照发展速度点亮中国版图,那么,近年来最亮的地方,无疑是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

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是关键。民族事业发展史上,西部大开发战略势必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将广袤的西部点化为发展热土。民族地区自此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发展速度更是超过了东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

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更得力、更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编制了扶持少数民族事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3个专项规划。

中央的扶持政策越来越精准,既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激发其内生动力,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路子。我国先后编制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等30多个专项规划;还出台了促进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云南、贵州、青海等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门性指导文件。

政策给力,资金也给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同比增长10.5%,中央财政安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专项资金同比增长分别为13.1%、50%和53.8%。

最好的扶持,还是将民族地区带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大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区域合作成为推进民族事业发展的新策略。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亚地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呈现出的新格局,让民族地区华丽转身,成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契机。

善政频频,全力提升幸福指数

不见人的发展,难以持续。发展成果必须惠及人民,才能跃上更高的发展层级。党中央在力促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广施民生善政,着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每年全国两会,盛装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总是人民大会堂前一道亮丽的风景,“80后”黑龙江女孩刘蕾便是其中的一员。她是我国4600多名赫哲族人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已经是刘蕾连续第七年坐在人民大会堂履行代表职责。

刘蕾的个人成长路,正与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相印证。从宏观政策上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实施了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扶持范围,已从10万人口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扩展为总人口30万以下的28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重点集中在2119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

专为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制定的规划,极大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一个个地处偏远的民族,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开始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这2119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9元,比2010年增长47%。其中如京族、赫哲族、高山族、锡伯族、裕固族等的聚居村人均收入超过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两免一补”政策在民族地区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在民族地区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旗),农村低保在民族地区全面建立,免费危旧房改造、农牧民安居工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社会建设提高到更高的高度,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民生政策安排,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梦的旗帜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歌声唱出心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尽管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给民族团结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各民族在事件中展现出来的守望相助的民族亲情,和事件过后面向未来的携手并进,都证明各民族大团结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和生命力。

“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这句藏族谚语,成为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的写照。朝鲜族夫妇35年收养、扶助120多名各族孤儿和贫困生,汉族军官十三年如一日照顾、资助回族残疾青年,龚曲此里被誉为“穿军装的活佛”,李素芝成为藏胞的“门巴”将军,庄仕华被维吾尔族群众亲切地称作巴郎……中华大地上,从不缺少民族亲情故事,人们从这些故事里得到启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有着多元文化,在这个共有的精神家园里,需要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不少民族的文化面对商业浪潮冲击,存在消亡的危险,保护迫在眉睫。纳入法治轨道、编入发展规划、出台专门文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和品牌也脱颖而出,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焕发出夺人的神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更加繁荣发展,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大交流,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