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美媒:国际社会应对埃博拉疫情所犯的五大错误

2014-09-26 11:3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分享到:

中新网9月26日电埃博拉疫情继续肆虐,已造成近6300人感染,2900多人死亡。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最近预测,如果疫情继续蔓延,那未来感染者可能超过百万人。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埃博拉疫情为什么会到了今天地步?有专家总结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埃博拉疫情过程中犯下的五大错误。

应对不及时不充分

今年四月份,埃博拉疫情势头有所减弱,这让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可以松一口气。几内亚卫生部长甚至表示,国内埃博拉疫情已在控制之中。但是,埃博拉疫情很快再次抬头,而且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人口密集的城镇和乡村迅速蔓延。埃博拉的短暂沉寂之后,是更大规模的爆发。一些科学家当时曾发出警告,但是国际社会对此置之不理。

美国杜兰大学的一位病毒学家在访问了塞拉利昂的一所收治埃博拉患者的医院后,曾发出警告,对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表示担忧。他认为疫情的致死人数有可能被低估,疫情很可能变得无法控制。

英国伦敦的一位埃博拉研究专家皮奥特最近曾发表文章称,由于全球应对不及时不充分,埃博拉很可能升级到一种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的境地。因为在埃博拉爆发5个月,1000人为此丧命后,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了这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过了两个月,当地才获得了人道主人关注和援助。

缺少文化敏感性

世界卫生组织找来了医疗人类学家帕特里夏,让她帮助利比里亚的埃博拉应对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服务的社会的风俗文化。帕特里夏说:“我认为,早期应对埃博拉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忽略了初级医疗护理,没有把社区资源纳入医疗救治的范围内。”她还说,抗击埃博拉的大幕一拉开,人们就被告知诸多禁忌之事。但是,政府没有在确保沟通和增进互信上做出努力。

帕特里夏的工作包括解释利比里亚人的一些文化习俗,例如丧葬风俗,因为当地丧葬仪式中包含很多和死者的身体接触,这会让参加埃博拉死者葬礼的人们面临感染风险。

可派遣的医护人员匮乏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在埃博拉疫情查验和围堵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协助追查与感染埃博拉患者接触过的人群以及运用先进技术预测疾病传播事宜。然而,却这些国际组织都不能够真正地治病救人,也没有可派遣上阵的医生和护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全球健康学教授杰克说,这一现状急需改变。

缺乏药物和治疗方法

治疗埃博拉的药物和疫苗匮乏,并非因为缺少科研创新。相关药物已经研发多年,但是因为很多制药公司都不愿投入过多资助药物研发,研究人员往往四处碰壁。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授托马斯说:“我和其他致力于疫苗和治疗方法研究的人,都感到备受挫折”。数量有限的ZMapp疫苗,也只用到了一小部分感染埃博拉的医护人员身上,目前这一疫苗早已告罄。ZMapp疫苗是一家仅有9人的小型制药公司生产的,这一疫苗是从一种烟草植物上获取提取物,而等待新一波的烟草作物长成需要时间。所幸,目前已经开始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

将埃博拉仅仅看做“西非的”问题

尼日利亚经济部长曾表示:“不要把非洲所有国家混为一谈,这一点很重要。”在他看来,非洲和西非是不一样的表述,将整个非洲牵扯进来,只会对没有问题的国家经济造成影响。他认为,应该重点盯防个别疫情严重的国家,以免对所有非洲经济体带来影响。

实际上,尼日利亚已经有19例埃博拉病例,7人死亡。此前与埃博拉患者有接触的人,日前刚刚结束了埃博拉病毒潜伏期的观察,现在看来没有人处于监控之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