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谈古说今论文化
2014-09-25 18:45:4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梁淋淋 杨依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今天,习近平主席就用它做欢迎50多个国家的嘉宾及专家学者的第一句话。 “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哪些需要汲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如此重要?仔细分析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全文,请看精华摘要—— 【国虽大,好战必亡】 这次大会主题是“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演讲一开始,习近平主席就为这主题“点赞”说,“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那么,和平与儒学有什么关系?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渊源。他细数了中国人自古就推崇的和平思想包括:“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 习近平主席重提和平的重要性: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他说。 【“古”为“今”用】 儒学等传统文化在现今可以发挥什么作用?习近平主席点出,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突出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与力量。 哪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能“古”为“今”用?习近平主席一口气为在座的国际友人们列出了15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 习近平主席总结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
相关阅读:
- [ 09-25]一年内三次亲近儒家 习近平为何强调重拾传统文化?
- [ 09-25]习近平等政治局常委指导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 [ 09-24]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 [ 09-24]习近平: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不能一股脑照用
- [ 09-24]习近平呼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 [ 09-24]习近平:不同国家文化有姹紫嫣红之别 无优劣之分
- [ 09-24]习近平谈纪念孔子: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 [ 09-24]习近平: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 而是要去伪存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