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稳定货币环境 解决导致融资贵的深层次问题
2014-09-18 22:15:56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二、宏观环境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和审慎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新特点允许和要求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和审慎,并应重点防止杠杆率的继续大幅攀升。 第一,虽然目前用GDP或工业增加值来衡量的经济增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今年以来就业情况却较为乐观。根据李克强总理披露的数据,三、四、五月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今年以来,人社部公布的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之比)也明显高于一倍(求人倍率为一倍表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超过一倍表示供不应求),而且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等因素,目前的产出增长的减速并没有伴随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失业情况的恶化。相反,随着就业情况的改善、反腐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目前的社会稳定程度是多年来最好的。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宏观调控目标要逐步从追求GDP增长转向强调稳定就业。给定7.5%的GDP增长率,在“旧常态”之下可能意味着政府要出台很强的刺激政策,而在新常态之下由于弱化对GDP的关注(强化对就业的关注),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刺激力度了。 第二,我国经济的杠杆率总体较高,如果继续推高杠杆率将加大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杠杆率(用广义信贷/GDP的比例,或者用M2/GDP比例来计算)虽然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杠杆率的上升会加大一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2009年以来,我国的杠杆率上升速度已经很快,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部门杠杆率问题尤其明显。如果过度松动货币政策,就可能继续推高这些部门的杠杆率,加大未来金融风险的隐患。 第三,过度刺激不利于结构调整。历史上,在大的刺激之后,经济短期内可以高速增长,但往往导致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投资热潮和此后的产能过剩等问题。相反,增长率稍低一些,反而能加大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动力。虽然有不少结构性改革措施(如简政放权、引入民间资本等)可以同时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的,但必须承认,就总量政策而言,推动结构调整(要求政策紧一些)和保持增速(要求政策松一些)经常是必须有所取舍的一对矛盾。从全国民众的福祉来看,降低污染性产业的比重、发展卫生教育等结构性转型远比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更重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好地理解保持货币政策定力、营造结构改革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由于许多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我国一些经济主体(如地方政府平台和不少国企)的软预算问题仍然较为普遍,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的激励机制还继续存在,在宏观政策松动的条件下容易出现信用过度膨胀、低效部门投资过度的倾向。这个体制因素也要求我们在货币政策的决策中保持比其他经济体更为审慎的态度。 在这样的宏观和体制环境下,在当前及未来一段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以稳健和审慎为宜。重点应该是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调控应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该建立更可信和明确的调控目标,更加突出保持较低通胀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控通胀的灵活反应能力,避免杠杆率的进一步大幅攀升,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 |
相关阅读:
- [ 09-12]中国M2增速连续两月回落 央行称仍在正常范围
- [ 09-12]央行:不靠增发货币刺激经济 池子里已经很多了
- [ 09-11]李克强11字定调货币政策滴灌术
- [ 09-11]达沃斯论坛透露的中国经济谜底
- [ 09-10]李克强透露宏观经济取向 不再靠增发货币刺激增长
- [ 09-10]李克强透露宏观政策取向:不再靠增发货币刺激增长
- [ 09-10]鼓楼区地铁"拐点"启动征收 货币补偿单价超2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