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

2014-09-16 11:21:29 沈跃跃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瑜辉  
分享到:

三、下大力气抓好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的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做好妇联工作,必须有改革创新精神。”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要抓住几个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要健全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群众组织覆盖面,要讲广度,更要讲深度。在广度上,要重点巩固已有的组织网络,确保乡镇、街道妇联有编、有岗、有人,实现村和社区妇联组织全覆盖。在深度上,要适应城乡发展新变化,创新基层妇联组织的设置形式和存在形态。一方面向下延伸,把村、社区妇女组织向村(居)民小组、农民合作社、社区网格延伸,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建立妇女组织的成功做法,探索把妇联组织延伸到片区、楼栋,延伸到各类妇女兴趣组织。另一方面向外拓展,在流动妇女、新兴领域的妇女群体中,在商务楼宇、商业街区、工业园区等女性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同时要善于“横向联系”,坚持团结与凝聚并重、服务与指导结合,发挥妇联组织的“枢纽”作用,加强与各类城乡社区妇女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带动妇女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要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妇联带头人,是打通联系服务妇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从实践看,不论是农村,还是社区,好的基层妇联带头人都有共同特点,有坚定信念、良好品行和奉献精神,对妇女有感情、作风实、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把这样的优秀妇女选出来做基层妇联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她们大胆工作、勇挑重担、走在前头。要注重把基层妇女人才资源转化为基层妇联工作资源,充分调动热心妇女工作的优秀女性特别是女代表、女委员、女大学生村官、女能人、社区妇女骨干、巾帼志愿者和驻区单位优秀妇女为基层妇女群众服务的积极性。要加大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帮助基层妇联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

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作用。强化“妇女之家”的学习教育功能,加强政策宣传,及时把中央精神和重大部署直通到基层、落实在基层,引导妇女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强化服务家庭功能,组织开展好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培树良好家风,加强家庭教育,推进家政服务,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强化文化建设功能,广泛开展文体文化文艺活动,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强化代表维权功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妇女依法有序反映诉求、维护权益。通过组织建设为开展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开展活动联系服务更多妇女,切实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要注重发挥“联”字优势。“联”就能拓展空间、创造条件、赢得机会。抓住政府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的契机,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集聚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的专业组织、社会力量,不断获得有利于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与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两个职能作用,积极构建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联手推动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大顶层推动的力度,为基层争取更好的政策、获得更多的资源、提供更优的服务,让妇女工作在基层看得见、摸得着、有影响,让普通妇女遇到困难时能想到找妇联、能找得到妇联、能感受到妇联的帮助和服务。

要坚持需求导向,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联干部要对广大妇女充满感情,真诚倾听她们呼声,真实反映她们意愿,真心实意为广大妇女办事。要注意倾听困难群体心声,扎扎实实帮助基层群众,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需求,设计接地气的项目,开展顺民意的服务,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办温暖人心的好事,多抓不可替代的工作,真正把联系和服务妇女的工作落实、落细、落到基层,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要加强指导和推动,切实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争取党委支持,推动党委政府加大对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争取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工作纳入基层工作考评体系。要加强统筹谋划,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规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规律和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规律,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更好地推动基层妇女工作与时俱进。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抓住突出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是新形势下加强妇联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