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厚思想营养
2014-09-15 16:09:2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第三,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作为今天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对外交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他充分借鉴了古人的智慧,将这些智慧向世人传播。在2014年3月27日,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里他指出“和而不同”理念在中国的悠久存在和国人对此的深刻理解,而这就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2014年5月15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另外,他还有相当多的类似表达。这里,先人智慧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现实政策和深层哲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外交风格。 第四,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习近平强调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项工作中下了巨大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复杂原因的存在,这项工作仍然是长期的、艰苦的。在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大量清明廉正的官员,成为后人景仰纪念的对象;也有惩治贪官的有效制度和做法,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挖掘、整理这些史实,便可以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积极的资源。 在充分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在今天治国理政中的意义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他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的内容要予以弃除,这也是治国理政工作中的一项必要内容。反之,如果让传统中某些消极的东西死灰复燃,可能会对国家治理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
相关阅读:
- [ 09-09]奥朗德治国能力个人形象均遭质疑 竞选连任堪忧
- [ 09-09]推进依法治国,人大可有更大作为
- [ 08-31]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
- [ 08-28]文武相授,育齐家治国之才
- [ 08-28]文武相授,育齐家治国之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