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背后之业界洗牌:航空业走到十字路口(图)
2014-09-12 07: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 航空业受到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数据显示,整个行业实际正处在最安全时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世界航空死亡人数及重大坠机事件几十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有分析称,近期的空难事故率看上去好像不多见,但实际上历史上也曾有过短时间内多次发生空难的纪录。专家表示,北半球很多国家在七、八月正值运输高峰期,量大加上天气复杂,空难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真正造成人们恐慌的,还是一些特殊情况背后的人为因素,被置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无疑是MH17在俄乌边境坠毁的事件。9月9日,各方关注的马航坠机初步报告终于出炉。荷兰方面公布的这份长报告显示,客机因在飞行途中遭“高能物体”击中而坠毁。根据驾驶舱录音记录,没有迹象显示客机当时发生了技术故障或是紧急情况。 美联社称,荷兰公布的初步报告虽然未指明MH17系遭导弹击落,但其发现却是指向了这一结论。一架没有任何杀伤力的民用飞机在战区疑似被击落,事故本身就是一场本应该避免的悲剧。 分析人士则称,今年航空事故看似高发,都是偶然性的,没有必然联系。但空难频现,必须让民航安全敲响警钟。回溯这几起事故的经过,能发现事故都有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在安全问题上防范不够、预计不足。 国际民航组织已商讨解决航空安全与安保问题的计划,尤其对类似战区国际航线等问题做出明确表态,要求相关当局注意国际规则,确保民用航空器的安全。 飞行安全标准不容忽视 虽然总体上来说,空中安全状况可能并未恶化,但由于今年飞机失事频发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暴露出航空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漏洞,航空业的重大改革或许势在必行。 MH370这一史无前例的失踪案件,令世界明白即使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人类的技术仍然无法避免飞机的失踪,从这个例子来看,甚至事故发生后,半年内连一块机体残骸也找不到。这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目前,有关监管机构已经就飞机追踪系统提出建议,但成本等因素依然是各方需要跨过的重要门坎。 而另一起马航的事故,又引发人们对于航空管制的关注。MH17失事前,并未收到警告消息,飞行员也未偏离批准的航道。但人们发现,当某个国家因战事无法管制其领空时,将极大威胁民用飞机的安全。而战事本身,也为民航安全增添了相当浓重的不稳定色彩。有人呼吁,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国际社会应当介入,为航空公司提供“中立资讯”,有效避开危险。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长期存在并久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支线航空的安全隐患、飞行员操作经验不足、飞机技术带来的风险等,都有可能在细节上引发严重问题,需要航空从业者好好反思做出改变,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而对于个人而言,理性配合航空公司,理解专业人员的建议,这既是尊重安全飞行标准,也是推动航空业更好发展的前提。(完) |
相关阅读:
- [ 09-10]MH17空难调查别沦为舆论武器
- [ 09-08]台澎湖空难续:居民无法“回家” 救援兵怕吃肉
- [ 09-01]复兴航空总经理徐以聪请辞 外界猜测与空难有关
- [ 08-26]复兴航空赔偿每名遇难者1490万 创台湾赔偿新高
- [ 08-25]复兴航空开出1490万赔偿金 部分家属:有诚意
- [ 08-14]韩亚空难两名遇难中国女生家长正式起诉旧金山市
- [ 08-14]巴西总统候选人坎波斯空难身亡 事发时天气恶劣
- [ 08-11]台湾男子玩遥控飞机撞伤行人 辩称是对方不注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