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节日反腐”已成中央反“四风”常态化特征

2014-09-09 09:32:23 牛旭东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对不良风气还是要严控、严查、严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本是一个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节日,却因铺张的公款送礼变了味。如何让传统佳节不再变味,回归其本意?9月4日,天津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闫东玲、郑州大学廉政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海军、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王勇做客正义网“正义论坛”,详析遏制公款送节礼的治本之策。

超出正常人情往来就成了腐败

8月31日,中央纪委官方网站曝光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东村村委会委员刘彦香违反工作纪律套取资金,用于村委会在中秋节等节日期间送礼问题:刘彦香编造工资表,套取专项资金及村集体自有资金共计7万余元,用于村里中秋、国庆“两节”和春节期间送礼支出。潭柘寺镇党委决定给予刘彦香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为防止公款送月饼节礼等“四风”反弹,8月10日,中央纪委在中秋节前一个月就开通了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恢复“周周通报”,严防公款送月饼节礼。截至8月31日,中央纪委共通报62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

“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逢年过节礼尚往来,进行感情联络也是人之常情,但超出正常人情往来的,就成了腐败。”谢海军说,人情往来的民俗习惯已经异化为一些人敛财的重要手段,使一些干部混淆了礼与贿、情与法的界限。

据媒体报道,从查办的违法违纪案件看,领导干部行贿受贿的时间80%集中在传统节日期间。

“对日常生活中比较小的腐败现象,过去不重视,惩治力度不够大,是导致公款送礼歪风难除的原因之一。”谢海军分析认为。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公款支出环节没有严格管控,发票管理制度不严格。”王勇指出,“公款送礼说明‘小金库’没有彻底得到遏制。”

对虚拟社会的腐败管理还是空白

“节日反腐”已成为中央反“四风”常态化的一个特征,中秋节前公款送礼歪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媒体调查发现,公款送礼并未就此销声匿迹。提货卡、预付卡,上门送卡、异地提取等送礼形式不断翻新,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月饼等中秋礼品的出路愈发呈现电子化、信息化、隐蔽化的趋势,也增加了纪检监察部门执纪监督工作的难度。

王勇认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发挥作用,要将新型电子商务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空间进行压缩,研究、堵住漏洞和不足。推进网购实名制并纳入监管平台,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新型电子交易的监管。

谢海军说:“网络的一个特点是快捷、匿名,这给公款送礼提供了机会。现在对虚拟社会的腐败管理还是一个空白,最有力的办法就是从法律层面制定具体条文予以规范和制约。可以通过技术性措施堵住腐败的源头,如购买电子礼品卡要进行实名登记,并限定购卡数额,让电商遵纪守法,在网络上提高和加强他们的自我鉴别能力。”

一旦越过边界就要受到处罚

对于遏制公款送礼、根除节日腐败的久病沉疴,闫东玲建议严格审查公款送礼行为,一旦发现就要严惩和曝光,同时要严格公共资金管理。“治理报销乱象的源头在监管财务制度上。财务制度要细化并严格执行,加强预算管理,国家或税务机关要严格控制、审核发票,出现问题要严厉追责。”

谢海军从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反腐败的过程就是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防止利益冲突需要对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有了清楚的边界,人们就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人际往来,什么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一旦越过边界就触犯了公共利益,就要受到处罚。”

在遏制公款送礼的同时,如何防止私费送礼及衍生出行贿?闫东玲认为,在公款送礼和个人私费送礼比较难区分的情况下,一要看送礼动机,二要看受贿环节。“可严格规定送礼金额,超出就算受贿。”

礼尚往来本是我国传统美德,铺张的公款送礼让传统文化的韵味变了质。为还传统佳节本意,谢海军建议将人情与公共利益区分,用法律手段和党纪手段加大惩治力度,将反腐变成一种习惯,建立长效机制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配合以廉洁文化思想教育,使教育、预防、监督、惩治这几个环节相互协调运作,人们的观念就会渐渐转变。”

闫东玲称:“治本之策是制度。对不良风气还是要严控、严惩,在此基础上,让我们的习俗理念、观念意识逐渐转变。”

牛旭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