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将对已实施11年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进行大幅调整

2014-09-05 17:27:43 安蓓 赵超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政府5日宣布,将对已实施11年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进行大幅调整。这意味着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以更加严厉的态度对待污染排放。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2015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及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五项主要重金属排污费征收标准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

排污费是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收取的污染治理费用,主要包括污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排污费。中国目前实施的排污收费制度从2003年开始建立。其中,污水类和废气类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分别为每污染当量0.7元和0.6元。此次调整后,这两项标准翻了一番,并加大了对重金属污染物征收排污费的力度。

“调整后的排污费标准,从成本测算看,更加接近于污染的治理成本。”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

“实行十多年的排污费‘打折优惠期’结束了。”环保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2003年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实施时,考虑到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排污费征收标准按照仅相当于测算成本的一半征收。

然而,长年低于治理成本的排污费标准达不到激励企业排污减排的目的。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区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频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百姓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后的仅是最低标准。根据通知,中国政府鼓励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制定高于这一标准的征收标准。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差别排污收费机制,对超排放限值或超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以及列入淘汰类目录的企业,实行增加一倍甚至两倍的征收标准;治污效果较好的企业,则有可能获得减半征收排污费的鼓励。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吴健说,调整排污费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价格手段倒逼企业改变排污行为。“排污费标准的调整,特别是差异化收费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即通过加大投入改造排污设施将带来效益。”

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江苏、安徽、上海、河北、北京等16个省份已陆续调整了部分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提高幅度较大,均达到调整后的新标准的数倍之多。

此次排污费调整的方向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一致。根据测算,这次调整后,受影响最大的是火电、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这些行业或产能过剩,或是污染“大户”。

在调整排污费标准的同时,三部门明确,到2016年底前,所有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均要实现按自动监控数据核定排污费。对排放污染物种类多、无组织排放且难以在线监控的企业,应按照环保部规定的物料衡算方法和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核定排污费。同时,强调要大力推广政府从第三方购买专业服务。

“有效收缴是排污费制度实施的制度保障。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后,企业的违法激励更强,排污费征缴的难度也会增加。这对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吴健说。

环保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对规模以上大企业的排污费征缴率能达90%以上。但一些难以监测或分散的企业,征缴率还比较低。“地方行政干预影响排污费收缴率等非业务因素也不能排除。”他说。

过去十余年,GDP是地方政府追求的主要指标,而环境质量却往往被忽视。在这种背景下,排污费收缴在地方执行中往往会被打折扣。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即将于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随着各级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以及政绩考核中GDP指标的弱化和环境指标的强化,排污费这种环保治污的经济手段在各地将得到更有力的执行。

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的研究和立法工作,费改税将是排污费这项收费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王金南说,中国环境保护税收制度将采取哪种模式,排污收费制度将如何发展,仍在讨论之中。“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将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奠定良好基础”。 (记者 安蓓 赵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