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舆论称民航基金违规补贴令公众无法接受

2014-09-02 20:19:30 乌梦达、袁汝婷、樊曦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新华视点新媒体·“钱去哪儿了”系列报道后续)舆论称民航基金违规补贴令公众无法接受

“新华视点”栏目8月29日播发《一年卖3亿多张,机票里的几十块钱去哪儿了?》反映,每年征收用于专项支持民航事业发展的250多亿元民航发展基金部分进了上市企业腰包,且有高达29亿元支出不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数十家媒体刊发评论,而通过百度以“民航发展基金去哪儿”为关键词搜索到近2万个结果。

中国民航局给予的书面回应称:根据规定,民航发展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统一上缴中央国库,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报财政部批准后执行。基金在使用上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全部用于对民航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补助和其他各项补贴,其中补贴预算方案在报财政部审批前在民航局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对于使用民航发展基金给予三个上市机场的补贴,也按规定履行预算管理报批程序,经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但是,这个回应似乎难以得到认同。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从民航发展基金和其前身机场建设费,是每个乘客50元、90元的点滴支出汇聚而成,然而本应全额上缴中央国库并详细列明支出款项的民航基金,却有过半数以失效的“特批”违规补贴了企业。无论是白云机场自把自为还是有关部委的“默许”,都是双方的违规与渎职,令公众无法接受。

对于这笔钱该不该收的问题是舆论热议的焦点。从几大机场的年报分析,靠截留民航发展基金已经成为国内机场的主要盈利手段,白云机场、首都机场、海口机场民航发展基金“非机场主营收入”占机场净利润的比例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60%以上。这与国外机场形成巨大对比和倒挂。美国、欧洲等机场的机场主营业务的收入一般在60%以上,非主营业务的占比一般不超过30%。

新京报评论认为,造成中国机场建设越建越亏,越亏越建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就是收消费者的钱,来补贴机场的模式,让机场运营方缺少动力通过改善管理、拓展市场机会来提高“造血”能力,补贴,培养不出民航业的竞争力。

民航发展基金的前身是1992年开始征收的机场建设费,由于“收得不明不白,花得不清不楚”饱受争议。报道中提到,2013年民航局政府性基金决算报告中,上百亿元的民航发展基金,在已经列支了民航基金使用的全部7个方面后,仍有近30亿元说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支出”。

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从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而言,机场建设费都已无存在的理由,于是,在20年间数次延长征收限期后,机场建设费终于在2012年4月披上了民航发展基金的马甲,但令人忧心的是,民航发展基金连去向不明这一“传统”也照单全收地保留了下来。

钱江晚报评论认为,要解决民航业雁过拔毛的问题,其实关涉到“清费理税”的整体布局。政府增加收入固然可以筹集资金,加大民生投入。但随着民生经济、内需规模的扩大,也应想到,减少国民负担也能起到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之效,甚至会超过政府先收入再分配的功效。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不宽裕,需要“扩大积累,压缩消费”,如今是到了“藏富于民,刺激消费”的时代了。(记者乌梦达、袁汝婷、樊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