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潮”重创银企关系 企业主破产不还债银行无奈
2014-08-25 07:08: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浙江企业资金链、互保链危机频现,民营企业群体内部长期建立的信用体系受到较大破坏。记者近期在浙江采访了解到,尽管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退,但受制于银企关系持续紧张的“死结”未解,已经影响到企业、银行等各方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亟待引起重视。 “跑路潮”重创银企关系 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得益于浙商群体自身的诚信传统和良好的银企关系。但记者近期在杭州、温州、绍兴等地调研发现,银行和民企之间关系已从“蜜月期”步入“紧张期”。 “信用,曾是我这代浙商最美好的回忆。”温州眼镜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回忆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温州,企业家刚开始做生意,互相借钱几十万,就放在编织袋里拿走,连数都不数。“后来企业有了出纳、会计,相互资金往来就正规一点,但打一个电话,一天之内借个上千万也没问题,连借条也不用写。” 但在2011年9月,曾因资金链断裂,身背20亿巨债无力偿还的胡福林出走美国,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跑路潮”标志性事件,此外,各地也不时出现民营企业主出走事件。尽管胡福林经多方劝解后回国并致力于企业重组、慢慢还债,但他坦承,当年温州企业主的“跑路潮”,为当前银企关系陷入僵局开了恶例。 在温州,记者对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及浙江本省的台州银行、温州银行等多家驻温州机构的负责人采访了解到,各银行普遍对民营企业感到“忧心忡忡、顾虑重重”。建设银行温州分行一名负责人说,“尤其是眼睁睁看到一些欠债不还的企业主,将资产转移到亲戚名下后,任由企业破产也不还债,个人照样潇洒生活,我们都快气死了,还拿他没办法。” “2008年后一段时间,银行追着企业放贷款;2011年以后一段时间,企业求着银行放贷款;最近来看,银行对民企到了又怜又恨的地步。”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前两年的利润就拿来填这几年的不良贷款了。” 银企之间破碎的信用关系直接影响到信贷质量的下降。统计显示,当前浙江不良贷款“双升”态势令人担忧:截至6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356亿元,比年初增加157亿元;不良贷款率1.96%,比年初上升0.13个百分点。从企业看,新增不良贷款多集中在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0.4和0.37个百分点。从区域看,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宁波、绍兴、温州和金华。 |
相关阅读:
- [ 08-25]部分企业应付粉尘爆炸防范检查 人一走就关排气扇
- [ 08-24]李克强: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动能
- [ 08-24]福建第一支企业救援队赴鲁甸震区 人人带伤归来
- [ 08-24]厦实行"负面清单"模式 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提速增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