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审计风暴密集袭来成常态 助力中国改革找“靶心”

2014-08-22 16:35:35 董冠洋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董冠洋)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审计风暴成为新常态。可以预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真刀真枪”啃硬骨头的时代,审计在促改革有的放矢、力避改革红利无效消耗上,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而在中共绘定的路线图中,全面深化改革将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审计找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使改革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一位审计署官员向中新社记者透露,“中央要求加强审计监督,三中全会后,审计覆盖面更广,力度加大,标准更明确”。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至今,审计旋风密集袭来。从全国政府性债务“起底”,到38个中央部门单位晒“三公”;从中石油等11户国企、中投等11家国有金融机构审计,到西电东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专项,再到全面铺开官员经济责任审计,不含糊其辞、无拐弯抹角的审计旋风已为预算管理、财税、国企等多项改革指明“靶心”。

以财政制度改革为例,审计发现2013年未收缴入库资金91.4亿元人民币(下同),另存在决算草案编报内容不够清晰、资金收缴和预算批复不规范等问题。在38个中央部门单位中,有八成部门“三公”经费管理使用违规;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本级及34个所属单位账外设立“小金库”近2亿元。

“审计出的预算管理问题,实际反映出财政制度改革还明显滞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对中新社记者分析,预算改革是重中之重,目前预算程序早期无详细部门规划、缺乏预算听证质询辩论等必要程序、预算边界交叉重叠等,使预算准备、执行、评估、报告整个流程漏洞频出。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入手,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前,预算透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等改革亦提上日程。

今年年中,对11家央企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审计发现违规招标、隐性福利、奢侈浪费等问题绝非少数,部分央企违规金额动辄数百亿元,190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下一步的改革应以打破内部人控制为核心”,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打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经营者控制公司、通过内部分利化公为私,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就在本月18日,国企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企业责任人薪酬制度改革也正式拉开序幕,习近平要求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致力达到的目标。在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要真正打造现代政府。世界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已达成共识,推进政府良治是审计的重要作用和目标。

下半年,“土地财政”审计受到关注。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有分析估计其规模占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进行全面审计。有消息称,此次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审计范围下至县级,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所涉机关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等在内的多个系统。有观察人士分析,“土地财政”审计或将为国家站在财税视角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与事权,启动税收制度改革有所推动。

事实上,审计不仅能为改革找准“靶心”,在避免改革红利被“蛀虫”无效消耗上,也有关键意义。

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年中出具的中国经济“全面体检报告”披露,2013年各项审计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违法违纪案件中群体性腐败严重,有35.7%的案件是“串案”、“窝案”。

今年7月底,审计署、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已部署全面铺开官员经济责任审计。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已审计官员22万多人次,其中省部级160多人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被审计官员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