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深改元年”呈现四大特点 在深水区破冰
2014-08-22 06:57: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制图:柴逸扉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8个月之内4次开会,每次几个议题都令内外瞩目。时隔30余年,“改革”一词,再次成为唱响中国的最大声音。 白驹过隙,时代的命题已变,也催生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曾经许多问题需要迂回解决,如今需要大刀阔斧;曾经的“摸着石头过河”,如今需要配合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样重要的是,改革需要有序推进,改革需要敢碰真问题。四大特点,照耀全面深化改革。 “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8月20日,在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大刀阔斧 改革的时间感很强 这一年的改革,中央的改革“时间感”很强,改革部署不断加快节奏推进。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两个月后的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召开会议。在这一“顶配”小组的首次会议上,工作规则、下设6个专项小组、改革措施落实分工方案等制度建构框架被确定。 过了1个月,2014年2月底,中央深改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上,习近平开门见山地强调,“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溢于言表。 这次会议上,在通过了2014年中央深改组的工作要点之后,就开始审议和讨论具体改革议题:从经济体制到生态文明体制,从文化体制到司法和社会体制,在此次会上都有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以问题为导向”的“倒逼改革”思维体现得非常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中央深改小组的第三次会议,和上一次相隔4个月。这次会议,特色在于议题的重大。讨论的三个改革领域,都是具备全局性、基础性、同时又非常“难啃”的改革“硬骨头”: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和司法体制。其中,司法改革不仅有总体方案,还选择了上海作为试点。这与30多年来,中国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相结合的改革逻辑一脉相承。 时间又过了两个月,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如果说上一次会议的特色在于命题重大,此次会议的特色就在于指向性的明显——议题直指社会公平公正和时代发展。 无论是央企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还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都事关目前社会呼声强烈的社会公平问题。前者事关收入分配与作风建设,后者则关系机会平等。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议题不仅事关媒体,更关系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份“七年规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至此,中央深改小组的全面改革路线图已经绘就。 10个月的时间,中央深改小组从设立到召开四次会议,从制度设计到推出整体改革纲要,在“紧锣密鼓”的同时,改革同样“蹄疾步稳”。 |
相关阅读:
- [ 08-21]深改元年我们尤为怀念邓小平
- [ 08-21]深改元年,我们尤为怀念邓小平
- [ 08-19]解读:中央深改小组为何罕见通过“七年规划”
- [ 07-25]“辅助性原则”不能在全面深改中泛用
- [ 06-07]中央深改小组开启专项议题 习近平布局三大攻坚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