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将研究所分四大类 调整优化科研布局
2014-08-20 06:52:15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将研究所分为四大类 分类改革不是搞“大拼盘”(权威访谈) 解读人: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白春礼 采访人:本报记者 赵永新 喻思娈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这是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后,“科技国家队”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又一次大刀阔斧的“率先行动”。 中科院为什么率先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这次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研究所分类改革将如何进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进行了独家专访。 推动研究所分类改革、调整优化科研布局 记者:科技体制改革知易行难,中科院为什么再次率先启动全面深化改革? 白春礼:全面深化改革是中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率先”要求的具体行动。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院时,提出了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从中科院的自身情况来看,目前可以说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学科体系、创新潜力、创新队伍、组织架构、科研条件等方面,初步具备了实现“四个率先”的基础和优势。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科研布局和科研能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智库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科院还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途径。为此,中科院党组决定,研究制定《“率先行动”计划》,作为统揽全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记者:这次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白春礼:《“率先行动”计划》提出了5个方面共25条主要改革发展举措。 一是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明确定位,创新体制,整合机构,强身健体,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二是以调整优化科研布局为着力点,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重点,协同创新,引领跨越,支撑发展。三是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四是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五是深入实施开放兴院战略,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 记者:为什么要把研究所分类改革定位为突破口? 白春礼:中科院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在促进跨所跨学科联合合作、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开展重大创新活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这些举措没有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纠正,院层面也缺乏科技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协调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不利于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因此,我们把研究所分类改革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旨在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
相关阅读:
- [ 08-13]中科院: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
- [ 08-13]中科院专家为鲁甸地质灾害应急排险工作提供科技支援
- [ 08-12]中科院报告称:西藏高原变暖变湿 将持续整个21世纪
- [ 08-09]中科院报告建议尽早启动西藏高原环境补偿国家行为
- [ 07-31]中科院:下一代三十米望远镜将建 中方贡献约11亿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