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让多民族的大家庭更加和睦

2014-08-19 09:17:22 殷 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你和同学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很有意义。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就会更加和睦。”

——李克强

8月15日,刚刚回到新疆家中的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新疆班维吾尔族学生古丽米热·米提吾拉同学接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这封信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给她的。

“古丽米热同学: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信中说你们五位同学在北京观看了升旗仪式,参观了故宫、长城,还与民大附中的同学们座谈。相信你们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国家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李克强总理说。

李克强总理在信中还写道:“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你和同学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很有意义。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就会更加和睦。”

李克强总理的勉励,更加坚定了这位普通维吾尔族女孩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维护团结的决心。

“暴徒不等于新疆人,我要把心里的话讲给总理听”

古丽米热·米提吾拉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自幼家境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多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身边多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健康地成长,并于去年考入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新疆班学习。

今年3月,云南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恐案发生后,古丽米热发现身边多了一些异样的声音。

“你们新疆人怎么这么残忍,杀无辜百姓?”类似的话让古丽米热和同学们常常感到无比委屈。

“暴徒不等于新疆人,新疆人一样仇恨那些暴徒。我想要告诉那些不了解新疆的人,让他们知道新疆的真实情况。”古丽米热想到了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一封信,把她的心里话讲给总理听。她在信中说:“我是一个平凡的维吾尔族孩子,却能得到这么多不平凡的关爱……民族团结是我家乡人们共同的愿望。”

古丽米热在给李克强总理的信里,表达了对暴力恐怖犯罪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表达了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努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到北京看升旗、游长城,感受祖国伟大富强的渴望。

古丽米热的信,很快被转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手里。在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今年6月20日至22日,应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之邀,古丽米热和4名江浦高级中学新疆班的学生代表到北京参观。3天的时间里,天安门、长城、故宫、水立方、鸟巢,这些北京的著名景点,都留下了古丽米热和小伙伴们的足迹。

“李总理工作那么忙,我真的没想到他能看到我的信。圆了北京梦,圆了‘升旗梦’,除了感动,我更觉得有一份责任,民族团结的责任。”古丽米热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民族团结使者”,去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

“总理给我回信啦,我要成为有用的人回报这些关怀”

从北京回到南京后,古丽米热兴奋不已,向同学们描述长城的宏伟、故宫的壮丽,还有她观看升国旗时的震撼心情。

兴奋之余,古丽米热再次拿起笔给李克强总理写了一封信。“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血液沸腾,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这庄严的时刻,想起我们这群来自祖国边陲、天山深处的维吾尔族学生受到党和政府的精心培养和格外关怀,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古丽米热写道:“在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同学的座谈联欢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我们一致认为,国内外一小撮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号,蒙蔽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蛊惑人心。他们危害社会的行径使我们看清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他们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分裂祖国的目的必定不能得逞。北京之行是一生难忘而又幸福的记忆。这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学好本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让古丽米热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多月后,李总理又给自己写了回信。8月15日,当工作人员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转交到古丽米热手中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信读了起来。当读到本文开头的那些文字时,古丽米热的眼睛湿润了。

李克强总理在信的最后说:“听你的‘南京爸爸’们说你还要在青奥会上跑首棒,我们为你共同加油!南京是温馨的家,希望你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放飞梦想,健康成长,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

“我决不辜负李总理的期望,一定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成为有用的人,回报总理的关怀、回报社会。”古丽米热坚定地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