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这样诞生:“脱敏”尺度目前已破天荒
2014-08-18 07:06: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创作过程中的彷徨与突破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成剧,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也曾失落、彷徨,也有想甩手不干的时候”,龙平平说道。剧本创作历时4年,拍摄112天,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龙平平坦言,“因为这段历史离我们太近。历史学的一条行规是:当代人不写当代史,因为需要沉淀。可该剧就是当代人写当代人。” 他说,剧本中人物众多,至少50多位有名有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剧中出现过,怎样呈现这些历史人物就是一大难题。“尽管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是核心,但这也应该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集体智慧和劳动成果。”最终该剧达到的效果,被著名影视评论家李准称赞为“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剧作就是改革开放的光荣榜、英雄榜。”该剧对事件的描述也很难。1976年到1984年里的许多事件,“有的有结论,有的没有结论。今天我们进入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变化时期,审视过去的经历和历史时很难让大家产生统一的共识。”所以,整个创作就是不断研究、解决难点的过程,艰难前行。 与之前的同题材电视剧相比较而言,该剧呈现了更多的情景细节。剧中全景式地描写了邓小平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情景。例如,剧中邓小平回忆当初是怎样追求卓琳的,想到动情处,不禁拥抱卓琳。以往的剧作从没有详细地描述这一段历史。同时,正像导演吴子牛所言,该剧描写邓小平,采取的是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视角。剧中的邓小平是生活化的政治家,生活化的凡人:一位为瘫痪儿子擦背的父亲,一位弯着腰去够收音机的老爷子。 “越深入了解当时小平的处境,越深入了解当时国家的环境,内心就越激动。” 剧中邓小平的饰演者马少骅说,“我不担心表演技术能不能掌握或者外形像不像,最担心够不上小平同志的思想、胸怀和情操。”马少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要达到‘怎么演怎么是’的境界,我必须把自己完全投入,才能掌握我要刻画的这个人的行为逻辑,他的性格,他的情感世界。”他说。该剧还通过以印小天饰演的知识青年田源为代表的一系列虚构人物,呈现了普通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图景。印小天说,“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代人对邓小平了解不多。我一看到剧本就被打动了,因为剧本就像揭秘档案一样。所有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也应该了解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正能量意义。” “脱敏”的尺度目前已经破天荒 当被问到剧中有关“脱敏”的问题时,龙平平说,目前已经达到了破天荒的程度,也有很多人关注的就是该剧的“脱敏”问题。对于很多事件,人们的认识尚有不同,也很难把握。龙平平认为,这8年间的“大事件不能落”,也想过“不碰”,但后来觉得,当代人写当代事都写不清楚,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后来在剧中就没有回避。比如,剧中提到了“逃港”。龙平平谈到,其实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广东调研,并瞻仰了邓小平遗像。“习主席也多次谈到逃港,连习主席都不回避,我们有什么好回避的?”“敏感不敏感,首先是你的立场、观点;其次,重要的是客观。”“比如华国锋,这8年,如果没有华国锋是说不过去的。也没有人提出‘华国锋就算了吧’的看法。” 龙平平说,“从剧本审查到片子审查,我们一路畅通。尽管审查严格,程序很多,但没有遇到任何刁难,遇到的都是支持。”他透露,这部剧在公映前,曾制作了大量光盘送给上百人审查,范围很广,结果一路放行。“我多次送片、送稿审查,这次是最顺的。” 欧维维 苗 春 |
相关阅读:
- [ 08-18]人民日报刊文: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 [ 08-18]邓小平视野中的制度建设:立足国情 面向现代化
- [ 08-15]《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没有回避那些历史
- [ 08-15]《邓小平》纪念邮票22日发行 一套4枚面值5.4元
- [ 08-15]刘华秋:邓小平外交思想永放光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