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鲁甸地震七日祭:在哀思中反思 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2014-08-09 07:47:34 阚枫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8月8日,云南鲁甸一村民家中正在为去世的老人诵经超度,家人情绪稳定,生活逐渐恢复。图为身着孝服的孩子在树荫下吃野果。韩帅南 摄

中新网8月9日电 题:鲁甸地震七日祭:在哀思中反思 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记者 阚枫

今天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世的第七天。这个国家,又一次因为大地震,哀思罹难同胞。悲伤之后,震区的鲁甸,需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震后的中国,需要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这是截至8月8日15时的震后伤亡数字。地震后的一周,与这组数字竞赛的,是一场以“抢救生命”为主题的举国救灾。

抢救生命,从一周之前的那场地动山摇开始。

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指示,亲赴灾区一线坐镇指挥救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在余震和暴雨中向灾区挺进,打通条条生命线。

地震发生后10分钟,解放军的首批救援力量就紧急驰援灾区;震后不久,地震、减灾、民政等多个部门就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震后十余小时,官方的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震后24小时,中国红十字会就已募集到社会捐赠款物3000余万元;震后72小时,震区救援力量达到数万人……

灾难面前,当亿万中国人再度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官方救灾响应更加及时高效,社会爱心驰援更加科学有序。不可否认,在大灾的悲痛中,这个国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回顾“抢救生命”这一周,废墟中传来太多的“人物表情”,触动着国人的心。

他们中,有废墟下大喊先救妹妹的11岁小学生,有希望把救治机会留给年轻人的七旬老人,有赶制万斤切糕送到地震灾区的维族老板,有为了营救群众在堰塞湖激流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在生命救援的过程中,有反映生命奇迹的救援事迹,也有彰显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

此外,诸如“汶川地震幸存孤儿暑期打零工为云南灾区捐款”,“北川9名爱心人士赴鲁甸灾区开免费餐厅”,这些从鲁甸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一个6.5级的地震,伤亡为何会如此惨重?这是鲁甸震后一周,持续困扰外界的疑问。

“鲁甸六成农民日生活费不足7元”,“震区多为无抗震设计的土坯房”……在媒体报道中,人口稠密、经济落后,是这个中国西南小城面对地震时如此脆弱的重要原因。

有评论称,在地震高发区普及更加坚固的抗震房屋,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地区又多为地质地貌复杂且经济欠发达。这看似矛盾,但是在生命面前,一切人为可以做到的保障,似乎都不应成为问题。

地震过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鲁甸灾区,虽然还满是残垣断壁,但是排排的临时帐篷中,民众的生活正渐渐恢复。

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在哀思中反思,在灾难中砥砺前行。人们期待一个重生的鲁甸,更希冀一个均衡发展的中国。(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