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 城市脑卒中死亡率下降全国心梗死亡率增加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升,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有所控制,尤其是城市社区,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期间我国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明显增加。农村地区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专家表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近年来,农村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有所改变,农村居民的血脂、血压都在增加,但健康知识增加力度不够。加上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这些都是农村心梗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出院患者一成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1435.2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24%;其中,心血管病752.50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42%;脑血管病682.7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5.82%。 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49.61亿元,颅内出血为147.06亿元,脑梗死为298.45亿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00%、18.94%和24.80%。次均住院费用急性心肌梗死为16802.4元,颅内出血为12207.4元,脑梗死为7241.3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8%、4.80%和0.96%。 诱因 过半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201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个患高血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到2009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达到8斤是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是危险因素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2010年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岁以上的烟民达到3.56亿。1996年到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最近十几年来二手烟暴露水平增加。2002年我国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率高达51.9%,被动吸烟者达到5.4亿。 超重和肥胖明显上升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肥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0.6%和1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就是男性腰围达到85厘米以上、女性腰围达到80厘米以上达到45.3%。有资料表明,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肥胖流行日趋严重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将有助于预防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病发病上升的趋势。 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居民体力活动量明显减少。调查显示,我国18至55岁居民的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职业体力活动。近20年来,除休闲时的体力活动量略有增加外,其他形式的体力活动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体力活动的绝对变化量最为显著。与1997年相比,2006年男性总体力活动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 饮食结构不利于防心血管病 我国居民总能量摄入呈现下降趋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钙的摄入量虽有增加,但平均摄入量也仅仅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钠的摄入量明显减少,但依然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的1倍以上。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 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但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1%知道自己患病。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接受降脂治疗的只有39%。记者 贾晓宏 |
相关阅读:
- [ 08-03]夏季贪凉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胸闷呼吸急促等要就诊
- [ 09-13]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正式投用 将建儿童诊疗中心
- [ 09-13]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正式投用 将建儿童诊疗中心
- [ 06-29]壮实小伙肩颈疼痛突然瘫痪 原来是颈髓血管病变
- [ 02-14]三大原因导致雾霾频发 心脑血管病与PM2.5关系密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