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谈甲午战争之败 称清廷缺乏战略意志

2014-08-08 06:57:22 孙文广 汪玉明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清廷战略意志缺乏是政治腐败、统治腐朽的结果

战争史上,参战者战略意志缺乏往往是在战争遭遇严重挫折的最紧要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在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意志缺乏却贯穿始终,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腐败、统治腐朽。

战略思想保守,惯于妥协求和。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廷战略思想日益保守,奉行消极防御策略,建设海军的目的也“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在清朝统治者头脑中,保和局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凡与列强发生冲突,一旦军事失利,清廷便立即妥协求和,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甚至陷入败也求和、胜也求和的怪圈。妥协求和一旦成为习惯,清廷在甲午战争前前后后缺乏战略意志就是必然的。当时就有人评论道,“平日之政事,一贪字坏之;今日之军务,一和字败之。”

国家观念淡薄,王朝利益至上。中国虽早就有“国家”的概念,但直至晚清也未建立起现代国家观念,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王朝观念依然主导着晚清政治。现代国家观念认为国家为全体国民所有而非某家私产,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国土不容分割。而传统王朝观念的核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天下一土一木均是“我们家的”,以土地换平安虽屈辱但并无不可。这是鸦片战争后清廷愿意割土求和的思想根源。在甲午战争中,当清朝“龙兴之地”沈阳和京城重地北京有可能遭遇日军进攻时,清廷在割地赔款求平安与拒和再战的选择中,选择了前者。国家观念淡薄的清廷,在最后关头眼里只有自身的王朝利益,下不了拒和再战的决心是必然的。

内部政争不息,中枢意见不一。甲午战争时期,清王朝存在帝后两党矛盾、满汉两族矛盾、中央地方矛盾、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等。各种力量争权夺利贯穿于甲午战争全过程,特别是帝党与后党之间的矛盾与较量,左右着整个对日战略。朝鲜危机一爆发,在光绪帝支持下,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帝党欲抓住朝廷主导权,与以军机大臣孙毓汶和李鸿章为首的后党针锋相对,发动清议主战,“李鸿章不欲战而迫其战”。慈禧太后顾虑清议,亦不能公开反对开战,但开战后一直默许和支持主和派的求和调停。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与较量,导致清廷面对战争没有一以贯之的定见与坚持。这是清廷战略意志缺乏的直接原因。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南京政治学院军史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