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在哪?
2014-08-04 18:43:2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
分享到:
|
新常态,新风景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我就想知道新常态后,咱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咋样,能不能比以前更舒坦?”,上海退休职工张文进坦言。 可以让张文进欣慰的是,新常态将有利于民生改善: ——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2012年,第二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可达1200人。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新常态也将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今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新常态,新风景。总体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延伸阅读 日韩经济如何换挡 二战后,日本在本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的状况下,采取赶超型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制定并实施特定的产业政策,以主导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贸易立国”战略构成“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显著特征。 从1950年—1972年,日本迎来了战后高速增长阶段,其间,GDP年均增速达9.7%。1968年日本经济实力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公认的“经济奇迹”。同时,日本实现了生产手段、产业结构、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的现代化。 随后,受石油危机和国内劳动力供给下降的影响,日本在1973年前后出现第一次减速换挡,到1973年—1990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回落到年均4.26%,相比此前速度减少了一半还要多;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破灭重创日本经济,1991年—2012年期间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到年均仅0.86%。 二战后,为摆脱贫困,韩国制定和实施了经济开发计划,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速为8.02%。 1997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影响,韩宝钢铁、起亚汽车等若干大企业相继破产,韩国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增速出现显著回落,1997年—2012年期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4.07%,相比此前高速阶段回落了近一半。 |
相关阅读:
- [ 08-03]网传文章:习近平赢得人民高度信赖
- [ 08-02]复员专业军人谈习近平诗作:强军梦亦是强国梦
- [ 08-02]强国梦亦是强军梦——读习近平诗作《军民情》有感
- [ 08-02]习近平要求全力做好昆山“8·2”爆炸事故伤员救治
- [ 08-02]习近平李克强对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 08-02]习近平、李克强对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 08-02]习近平总书记及大陆各界关切高雄气爆事件
- [ 08-02]福州4名双拥模范代表获习近平接见 谈福州双拥传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