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温州噬人“小溪坑”十年夺十余人生命 村民不敢靠近

2014-08-03 12:47:40 徐家琪 来源:温州商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乐清岩前村的一处山涧峭壁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小溪坑”,位于折瀑中段,面积不足十平方米,但就是这样一处溪坑,却在十年间吞噬了十余人的生命,就在前天下午,又有两名儿童溺水身亡。溪坑虽小,却足有四米深,村民们希望能将夺命的小溪坑开岩泄水,杜绝后患。

“噬人”深潭位于山涧峭壁上

最近气温攀升,有关于野泳溺亡的事故频发,昨日,微博又爆出乐清岩前村的一处山涧深潭中,有两名十多岁的儿童游泳溺亡,微博还附了一张照片,这处深潭位于山边三折瀑中段,面积不足十平方米,地势陡峭,两位救援民警都难以立足。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该村向村民打听情况,大家都了解这处地方,顺着一位老伯的指引,记者走过偏僻的小路,才最终找到这处瀑布。

据村民林老伯介绍,村里的水都从瀑布上方的水源接下来,平常雨季时,山水顺着瀑布流到下面的溪流中,夏天干旱时,瀑布会断流,但上面有处溪潭却是常年有积水。

记者本想顺着瀑布往上爬,去看一下村民所说的积水深潭,但无奈崖壁陡峭,且前一晚刚下过雨,所以很是湿滑,村民劝告记者还是不要攀爬,就在数年前,曾有人在攀爬时,不慎摔下死亡,最后记者放弃了尝试。

俩儿童野泳溺亡深潭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两位溺水儿童就住在事发地附近。两位儿童家人还沉浸在悲痛当中,据了解,两名儿童都来自江西,都姓方,为同村邻居,一名13岁,一名10岁,两人之前都是随父母在温州生活,半年前回老家读书,而在一个月前从老家回到温州,同父母过暑假。

事发前,两位孩子的家长都出去干活,所以两个小伙伴便偷偷跑到山后的这处深潭中玩水,另一名小伙伴方锦生当时还在午休,当他醒来后发现不见两人,立即起床去找,最后却发现两人爬到了后山的深潭中游泳,而当他爬上去时,看见十岁的小贺已经浮上了水面。

方锦生立即下山找人施救,同村大哥赶来跳下去救人时,却差点连自己都溺水,好不容易脱险后,两人报警并向村民求救,“当时我们拉起小贺时,他已经没了呼吸,而另一人小风还沉在潭底。”大家合力相救,但此时两人都已没了生命体征。

两个孩子的离世,给两个家庭带去了巨大的悲痛,孩子家长说,住在这里这么久,也经常劝说他们别到后山去玩,但没想到孩子最后还是在那里出了事。

记者看到,两个孩子租住的两个房间差不多都只有五六个平方米,连卫生间都没有,村民们说,天气这么热,孩子们贪玩更是想消暑。

数年间,深潭吞噬十多人生命

>>>相关链接

入夏以来,溺水意外频发,根据新闻报道,大致有三类:

小孩在溪水中溺亡:7月13日,在泰顺三魁彭家堡村,两名十二三岁的少年下河游泳时失踪。当天下午5点半,一名少年的尸体被打捞上岸。而另一名失踪少年也在次日被找到。

新温州人不熟悉水域溺亡:7月28日下午4点,有三位新温州人到永嘉县珍溪口大桥下方的楠溪江里游泳,因不熟悉水域而失踪,其中一人被发现救上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两人的遗体于次日下午被发现。

“会游泳”但体力不支溺亡:7月20日晚上,在火车南站前的一处河道里,会游泳的男子不顾老乡劝阻下河游泳,但在游泳过程中因体力不支而下沉溺水,最后不幸溺亡。

小溪坑地势很陡峭。

在走访过程中,村民们不止一次说起这处深潭的诡异之处,“隔着三年便会出事,每次出事总是有好几人,”据村民回忆,十多年里,差不多有十来人在这处山涧深潭中溺亡。

一处不到十平米大的折瀑水潭,为何会淹死这么多人,抛开一些上了年纪老人的迷信说法,曾看到过潭水底部的村民林师傅告诉记者,水潭也有名字,叫“小溪坑”,深度差不多有三至四米深,整个形状类似圆锥螺旋,口小底大,潭壁上都是青苔,游泳的人根本无法附着,除非水性了得,不然的话很容易出事。

三年前的夏天,有孩童又在深潭中溺亡后,当地村委在山下立了警示牌,告诫大家禁止在山下的溪流和山上的深潭中游泳,但还是劝阻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过来戏水,而就在事发三小时后,又有两个孩子爬上瀑布去深潭游泳,被附近的群众及时制止。

这次意外,关于“小溪坑”的废存问题又被村民提起,大家觉得警示牌无法阻止孩子上去游泳,还不如将水潭填埋或是开岩泄水。随后,记者联系了该村村委会主任,村主任表示鉴于溪谭屡屡出事故,将会和当地村民协商,于近期着手处理,最大可能就是会开岩泄水。(徐家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