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转变发展方式 四方面改革新突破释放发展新动力

2014-08-01 16:25:20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三、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释放资本潜力

我国资本存量已经很大,银行M2已达116万亿元,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但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流动性差,资金配置不合理,企业融资成本高。仅就资金价格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要高出一倍以上。2013年中国企业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15%,美国是2.25%左右,日本是1%左右,德国是3.5%左右。我国金融业净资产利润率比实体经济也高出一倍以上。金融业的高利率、高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来自于行业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性地提出金融体制改革要放宽准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通过放宽准入和充分竞争,才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为了解决监管难度增加的问题,《决定》特别提出要“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也就是说,将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并建立化解风险的市场机制。美国有8000多家银行,我国目前只有几百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增加竞争主体,打破垄断经营,是改革金融体制的首要任务。

一般认为,合理的债务率应当保持在40%—60%之间。但由于企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不畅,我国企业债务率已由十几年前的7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一些企业的债务率超过了风险警戒线。因此,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企业资本金在融资总额中的比重,既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应成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要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对股市的监管,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重振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充分发挥股市在筹集资金、企业评价和财富分配方面的功能。同时鼓励企业面向居民和各类基金,发展私募股权融资,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企业股权融资。在现行资本市场结构中,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显得更为滞后。应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方便多样的融资工具。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要继续扩大海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打破发展瓶颈,增强创新能力,创造出口需求,转移过剩产能。通过有效利用外汇储备,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要积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了防范资本项目放开后国外短期流动资金对国内的冲击,可研究开征托宾税。

四、改革投融资体制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解决当前需求不足的矛盾,从长远来看,靠的是消费的增长;从近期来看,主要是靠增加投资。为了避免重回高投资、高消耗支撑高增长的老路,必须精准选择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增长,这就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应引导社会资金主要投向这些领域。一是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设项目,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文化、创意等产业。三是紧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包括城际高铁、地铁、停车场、养老、医疗、健康、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四是环保产业,包括工业烟囱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强制推广低排放汽车发动机和高标号燃油,绿化环境等。五是顶替进口的大宗物资。我国每年进口化工产品和芯片各2000多亿美元,其中许多产品可以在国内组织研发和生产。如PX进口量已占国内市场的64%,外商趁机抬价,利润大量流失。应选择远离居民的荒岛,集中建设大型先进石化项目,结束进口局面。我国每年进口大豆5000多万吨,应大力扶持国内木本油料种植,既能绿化荒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包括长江经济带、淮河经济带、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等。特别是淮河经济带,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全流域整体发展规划,投入不足,至今仍是豫皖苏三省的经济洼地。如能制定综合规划,协调各方,统一治理,将洪水资源化,可形成千公里河川式水库,重构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新增上千万亩良田,打造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