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控出现“真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河北、广东等地调研时发现,电子垃圾地下拆解正对空气、水和土壤形成巨大的污染。在目前国家环保部的排放物统计中,电子废弃物污染并没有纳入统计监测。这因此成为一个污染严重却又难以治理的“真空地带”。 据贵屿镇政府统计,目前贵屿共有3141户从事相关产业。记者走访了解到,加上未注册的户数,贵屿从事地下电子垃圾产业的户数达上万户。各省都有庞大的地下作坊回收分拆电子垃圾,除广东,浙江、河北等地就地消化外,其他省份均在简单分拆后发往这些加工地进行深度拆解。 这条地下产业链兴盛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记者走访河北、广东等电子垃圾地下产业积聚区发现,由于零部件拆解时加热、废料焚烧、以及冶炼贵金属“下高炉”等产生了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当地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所到拆解之地均能闻到空气中的类似塑料及电子产品烧焦的呛人味道。河北石家庄的小石家庄村、广东贵屿镇等地居民感叹:“我们当地的空气一眼望去都是黄色的。” 记者查阅相关科研机构对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等地下拆解集散地所作的调研显示,空气、土壤和水都被拆解排放物重度污染,且直接带来异常病变。如汕头大学医学院曾对贵屿进行的一份健康抽查表明:对165名1岁至6岁儿童进行严格体检测试后,发现所有儿童均血铅超标中毒。 据了解,电子垃圾中铅、汞、福、六价铬、多澳联苯和多嗅联苯醚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污染成份,随着地下作坊的简单处理,渗入到地下或排入空气。记者在贵屿找不到任何可直接饮用的地表水,而在河北电子垃圾集散地小石家庄村,浅层地表水也已经无法使用,全村人的喝水问题,不得不通过三口深达3000米的凿井获取。 由于电子废弃物从回收到拆解,全流程均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监测和统计极为困难。在目前国家环保部的排放物统计中,电子废弃物污染并没有纳入统计监测。这因此成为一个污染严重却又难以治理的“真空地带”。 “只要关好门,便能敞开干” 尽管政府督查的力度加大,但由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谋生手段,依然让很多人留在这个灰色行业里。甚至有从业者透露,省厅级以下部门都很容易搞定,他们有接到上级行动任务时,都会提前和我们“打个招呼”。 近年来,贵屿当地进行了多次治理整改,在5000多家拆解企业中,有2000多家企业由于拒绝整改或者污染严重而被取缔,列入整改的3000多家,有的还通过了环评或办理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促使其经营活动趋于规范合法。仅去年贵屿就捣毁酸洗加工场52宗、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6条,查获非法酸液60吨,刑拘责任人11名,其中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由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谋生手段,依然让很多人留在这个灰色行业里。“政府督查的力度加大了,但结果是:过去在街头工作的小火炉转入了室内,过去在白天进行的操作改到了夜晚,过去密集的黄烟作坊转移到荒郊野。”李周庄告诉记者,“而且一有人来检查,上面都有人通风报信,经营户之间互相知会停工,躲避检查。” 而在其他地区,这个灰色产业得以生存同样处于这样的生存状态。因环保部门的排查、监管,小石家庄村像李钰家从事土法炼铝的,只能在夜里偷偷进行,炼出的铝棒会按成色和质地分类,以对应不同的出售价格。 李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省厅级以下的监管部门,和我们早就熟络啦,下来执法其实就是我喝酒、你喝酒,喝完各自走。除了省厅级,其他部门都很容易搞定,他们有接到上级行动任务时,都会提前和我们‘打个招呼’”。 因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这种灰色关系,如贵屿、小石家庄村、方村旧货市场等地,电子垃圾处理都处于“只要关好门、便能敞开干”的局面。 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未来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当地政府应以强硬措施督促注册合法企业进行处理工艺的升级改良,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建立分级污染物预警机制,污染超标严重时强行要求企业停工,相关地区应启动环保整治工程,推进区域部门整体治理。 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未来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相关地区应千方百计克服资金缺口大、区域整体整治难、预警监测机制缺位等多重困难,尽快启动环境整治措施。 一是提高工艺技术加强预警。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安太成建议,一方面当地政府应以强硬措施督促注册合法企业进行处理工艺的升级改良,如加装集气罩等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则应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建立分级污染物预警机制,污染超标严重时当地可强行要求企业停工,为当地居民身心健康负责。 二是多方举措解决修复资金缺口。据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镇长林秋荣介绍称,当地居民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凭借一个地区的力量启动环保整治工程有些势单力薄。 三是推进区域部门整体治理。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分段治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推进地域协同、部门合作,推广拆解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陈冀、李舒、孔祥鑫采写) |
相关阅读:
- [ 10-08]进口化妆品内外价差近一倍 外企高价法获高额利润
- [ 08-27]男子自称港商承诺高额利润 骗走300名老人 600万
- [ 07-11]男子承诺高额利息借款千万 没钱偿还被债主拘禁殴打
- [ 04-24]许诺高额利息6年骗取1.54亿 南平非法吸储案宣判
- [ 01-17]小老板澳门豪赌惨败 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八百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