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救灾物资储备:救灾,为什么总有棉被?
2014-07-22 08:58:5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
分享到:
|
“威马逊”重创海南、广东、广西,在各方驰援中,“三伏天往南方灾区送棉被”引起质疑浪潮。红十字会总会出面解释后,理解渐多。有人也注意到:往灾区送棉被已成救灾常见做法;广东红十字会仓库里常备棉被,而不是毛毯和凉席。为什么总是棉被?救灾物资储备什么、不储备什么,有什么讲究? 储备救灾物资的标准是什么? 通用性强、基础、经济、方便,是储备救灾物资的主要考量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财力和救灾能力,来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标准。“从国际上看,一般来讲政府储备的物资为常备基础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帐篷、棉被。”具备丰富救灾经验的蓝天救援队队长远山介绍,“救灾储备是为了应急,所以必须强调基础、通用、经济、方便。” 民政部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各级民政部门按保障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的要求储备救灾物资。民政部主要存储生产周期长、通用性较强的物资,目前包括帐篷类、被服类、装具类3大类14个品种,涵盖帐篷、棉衣被、睡袋、折叠床、场地照明灯等,其中帐篷根据不同的需要,又分单棉两类以及不同大小类型。 各地主要存储保质期相对较短、符合当地灾害特点的物资,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害特点不断扩充品种。如内蒙古自治区储备有蒙古包,南方多个省市储备了毛巾被和夹克衫,多数基层民政部门通过协议储备等形式保障灾后物资的应急供应。 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表示,目前红会的备灾物资主要是棉衣、棉被、夹克衫、家庭包、单帐篷、棉帐篷等。红十字会的物资储备除了根据自己以往的救灾经验,也根据民政部门整理的救灾需求来确定。 在被服类用品中,之所以优先储备棉被,而不是褥子、毛毯、凉席等是有充分考虑的。红会购买救灾物资的款项,主要是每五年国家下发的备灾救灾彩票公益金,每年大约5000万元。在购买时,红会首先要全面涵盖受灾群众衣食住行几个方面,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不低于受灾群众平时生活标准的前提下,每个种类都会储备最经济实惠、功能最多、使用最方便的物品。棉被就是此类物资。 储备布局、调运管理什么样? 调配救灾物资,一般是根据受灾需要、救灾经验或当地申请。我国在18城市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红会在全国设有六大备灾救灾中心 救灾物资是如何调配的?全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怎样? 民政部介绍,我国在储备布局上,按照“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基本要求,在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昆明、拉萨、渭南、兰州、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等18个城市设立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多数多灾易灾的县都设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 在储备调运管理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和财政、交通、军队等建立起协同配合机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灾害发生后,受灾省一般先动用本省救灾储备物资,在本省储备物资全部使用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可申请调拨中央救灾储备物资给予支持。此外,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后,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捐赠也为政府物资储备提供了有效补充。 与此类似,红会方面调配救灾物资,一般也是根据受灾需要、救灾经验或当地申请。 杨绪生介绍,按照政府采购办法采购后,红十字总会根据往年灾情发生和救灾情况,将物资发放给区域备灾救灾中心、各省仓库。另外,总会、各省红会还可接收企业、个人捐赠款物。这几年,救灾家庭包一般由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红会组织捐赠。 红会在全国各地已设有六大区域备灾救灾中心,绝大部分省份有自己的备灾救灾仓库,还有一些地市、县也有仓库。灾情发生后,总会根据灾害性质、发生时间、当地红会的需求来发放物资,保障基本需求,特殊化的需求按照花费高低的顺序利用社会捐款来满足。红会制定了灾情发生后四级响应预案,四级响应时发放20万—50万元的物资,三级为50万—100万元,二级为100万—200万元,一级为200万元以上。灾害发生地一级一级上报灾情需求,24小时内需发出首期报告。一般用报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用电话上报。比如此次“威马逊”台风灾害,海南、广东用电话紧急上报需求,广西则上报了报表,但这两天海南、广东的报表已补齐上报。 如何兼顾差异化需求? 民政部正在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 远山表示,每次救灾和具体的需求不免有一定差距。“灾难不会提前打招呼,各个地区的气候、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棉被是常规救灾储备,但有的受灾地区还需要凉席,这种差异化需求能否更好兼顾? 民政部21日表示,总体上,我国初步建立起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较好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从近年的救灾实践看,与现阶段救灾需要和群众期待相比,救灾物资储备不足、方式单一、品种不够丰富、布局不够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市场在救灾物资储备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薄弱,全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认识和协同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救灾物资储备的发展,民政部目前正在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希望通过规划的制定实施,进一步健全救灾物资管理相应政策法规,按照“适度储备、有效预防”的原则,科学测算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分级储备数量,建成覆盖全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全国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构建多元参与储备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上下协同、标准统一、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备网络管理平台,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瑛认为,在如何更好地满足各地的差异化需要上,还得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她呼吁广大社会组织应该更多参与救灾和应急响应。 国外如何进行救灾储备? 不少国家会提前和大型超市和物流公司签协议,家庭应急包针对具体需求 国外如何进行防灾储备?远山介绍说:“除了帐篷、棉被等常备应急物资,不少国家会提前和大型超市和物流公司签协议,有情况时就会按照协议第一时间备货。一旦发生救援,就会第一时间准备好物资并装箱,然后送到机场。比如日本几乎每个公司都有小型防灾仓库,根据实力储备一周到一个月的水和食物及其它物资,并且定期更换。各个家庭中也会存有紧急应急包,内含收音机、压缩干粮、水等物资。” 远山认为,家庭应急包的形式非常好,可以按照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需求进行储备。例如寒带地区就多准备保暖防风的物资,热带地区准备凉席、防雨物资等,水灾多发的地区就要有简易救生衣,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据远山介绍,红十字国际联合会总结出来ERU(应急救援单元)模式,包括应急供水供电、应急赈灾物流、应急医疗、大本营服务四个模块。其中的供水模块可以达到一天供水5万人的能力,医疗模块可以满足上万人的医疗需求。 (潘跃 李红梅 魏薇 王沛参与采写) |
相关阅读:
- [ 11-25]马英九祭前甲仙乡长 家属盼“洗刷救灾不力罪名”
- [ 11-06]马英九要求“警政署”订警消游泳标准 以利救灾
- [ 04-25]台湾记者采访手记:芦山救灾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 [ 04-24]台湾各界积极支援芦山救灾 目前尚无台胞伤亡报告
- [ 04-21]台湾红十字组织紧急拨款500万用于雅安地震救灾
- [ 03-07]台北市1389处救灾困难
- [ 12-26]“救灾英雄”原来是“贪腐要犯”
- [ 09-05]地方积欠台军救灾经费未归还 军方:恐影响战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