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阿跨洋握手心相印

2014-07-20 15:10:49 文/亿博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分享到:

“阿根廷和我国在地球的经纬度上相对,位于地球的两端。如果从我们能从脚下穿过地心到达地球的那边,就到达了阿根廷”。在中国人的地理课上,说到阿根廷,老师都会如是告诉学生。以至于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人民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生活的,很早就成为许多中国学子童年时众多的遐想之一。

7月19日,习主席对阿根廷的访问,成功地实现了一次跨越半个地球的中阿握手。不仅让那些长期对阿根廷心存好奇与好感的中国人,还让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人全面感知愈加热络的中阿关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中阿友谊。

“坚定支持阿方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要求,支持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重启有关谈判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主席对这一原则立场的重申,无疑让阿根廷上至总统克里斯蒂娜,下至普通百姓的阿根廷人感到兄弟般的支持和鼓舞。同样,阿方也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习主席的这番话,或许是最好地注解了中阿在领土主权与和平发展问题上的坚定合作与互信支持。

此次习主席访阿,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阿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是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正如习主席提到的那样,10年前栽下的中阿友谊这棵小树如今已经茁长成长,枝繁叶茂了。在这10年里,随着中阿关系日益密切,阿根廷在中国设立4个常驻外交和领事机构,中国成为阿根廷在亚太地区常设外交和领事机构最多的国家。阿根廷还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拉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009年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加强了中阿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合作。自2004年两国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阿贸易规模突飞猛进,从2004年的41.07亿美元飙升至2013年的148.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7月18日,中阿合作的最大水电站项目顺利完成融资协议的签署,被视作此次习主席访阿所带的最大礼物:项目建成后,将使阿根廷电力装机总容量提升约6.5%,进一步改善该国能源结构。这不仅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可以扩大阿根廷对周边国家的电力出口。可以说,中阿友谊中不仅有政治上的坚定互信,更有经济上实实在在的合作,这种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正是刚刚“升级”的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应有之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与阿根廷跨越地球的握手绝不仅仅只停留于传统的政治和经贸领域,还将能使两国民众之间心灵相通。目前,20多家中国企业在阿投资的项目已经为阿根廷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帮助不少当地雇员挺过经济危机的难关。如今,在阿根廷拥有3000多名注册学生的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和分享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今年3月,南美洲第一所全日制中西双语公立学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启动,中华文化正为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所喜爱。

长期以来,阿根廷的铁路系统因设备老旧广受诟病。随着阿根廷大力推进城市铁路系统改造,中国生产的机车和铁路设备因其难有匹敌的超高性价比赢得阿根廷政府的青睐。这些来自中国的列车一到阿根廷就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普遍欢迎,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列车帮助阿根廷实现了铁路复兴。而阿根廷引以为傲的足球,也给中国足球的未来带来希望:16日,一支由60名中国青少年组成的足球培训队到达阿根廷,将由著名的博卡青年俱乐部负责培训,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力量。除此之外,中国民众对阿根廷的热爱还可以从上海世博会可见一斑:世博会期间,阿根廷国家馆接待的参观者人数超过了400万人次,是人气最旺的拉美国家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阿根廷文化的向往和喜爱。

“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早前如是说。实际上,中国与阿根廷这十年来的交流合作就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知行合一: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互利共赢,在人文交流中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中阿友谊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正是两国政府的真诚合作;“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靠的正是两国人民的心心相印。中阿关系过去的十年是友好交往不断加深的十年;下一个十年,中阿关系也一定会在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齐心协力下迎来更高水平和更新局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