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综合报道,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次登陆,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另有5人失踪,近500万人受灾。多地遭受重创,组织抗击台风。
已造成至少17亡、5失踪 近500万人受灾
截至19日晚,“威马逊”已致海南3个地市20个县(市、区)131.1万人受灾,8人死亡,5人失踪;广西8市38个县(市、区)232.67万人受灾,9人死亡;广东阳江、湛江、茂名16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30.18万人。
海南文昌、海口、琼海、澄迈、定安等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18.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100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全省18日平均降水264毫米,其中昌江、海口降雨量均超过500毫米,全省水库库容增加3.18亿立方米,241个水库泄洪,未出现水库垮坝。
广东11.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万间房屋倒塌或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79.62千公顷,其中绝收3.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8亿元。雷州半岛香蕉、甘蔗等农作物大面积被毁,农业遭受重创。
广西紧急转移安置20.91万人,12.57万人需要紧急生活救助;还有426.87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 120.73千公顷,绝收13.81千公顷;倒塌农房822户1577间,严重损坏农房872户1356间,一般损坏农房23809户43822间;直接经济损失16.2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2.91亿元,家庭财产损失5851.75万元。
“威马逊”对三省区电网造成冲击。截至7月19日上午,南方电网10千伏以上线路累计跳闸1342条次,累计损失负荷139.74万千瓦。
广西数十条普通公路部分路段断通,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受到较大破坏,北海、钦州、防城等地数百条客运班线停运,目前交通部门正全力救灾抢通。
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三省区部署抗击台风
19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威马逊”强台风给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自治区)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主持召开全省抢险救灾工作紧急部署会,根据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海南各地造成的灾情,紧急部署救灾行动,决定由省政府领导带领6个工作组立即深入重灾市县指导救灾行动,并迅速下拨首批救灾资金。
广东省减灾委于19日13时启动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广东省民政厅表示,已紧急向湛江市调拨帐篷1000顶、折叠床2000张、毛巾被2000张、棉被1000张、衣服2000套。
广东军区出动现役部队338人,民兵预备役1112人,各类车辆40余台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加固堤坝400余立方米,疏通道路60余公里,排除险情一处。目前,参加抢险救灾人员继续在第一线执行任务。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支队和总队特勤大队提前集结了632人、82辆消防车、41艘冲锋舟(艇)以应对各类突发险情。
中共广西区委书记彭清华19日赴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听取有关市防御工作汇报,要求防御工作由防台风转入防台风和防汛并重,以确保人员安全为目标,抓紧做好防御强降雨的各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指挥防台风和防汛工作。
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称,灾情发生后,广东民政部门已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受灾民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共发放灾害救助资金10万元,衣服768套,以及其它折价1.1万元的救灾物资。
南方电网19日通报称,截至目前,已派出近万人投入一线抢修。
“威马逊”继续影响华南 专家提示桂滇黔需继续防风防雨
中央气象台19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威马逊”已于19日15点钟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17点钟其中心位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境内,就是北纬22.7度、东经106.8度,最大风力仍有10级(25米/秒),中心附近最低气压为988百帕。
预计,“威马逊”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进一步减弱。
19日20时至20日20时,北部湾、海南西部沿海、广西南部及沿海、广东西部沿海仍将有7~8级大风,其中北部湾北部和广西沿海的部分海域阵风可达9~10级;广西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
同时,中央气象台也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广西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100~200毫米);另外,四川盆地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中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50~90毫米)。
中央气象台专家提醒,受其残余势力影响,未来24小时,华南沿海风力仍然较大,广西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上述地区民众需继续做好防风防雨准备,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注意防范城市内涝及山洪地质灾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