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错重假”户口频现 专家:须剥离户口附着利益

2014-07-15 20:21:4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电公安部15日向社会公布了公安部和省级公安机关户口问题(线索)的举报投诉方式,意在借助群众力量,推进户口乱象的清理和整顿。专家认为,户口登记管理中“错、重、假”等问题积弊已深,清理现存问题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防止新的问题出现。

“错、重、假”户口频现

盘点近年来的新闻不难发现,户口登记管理之“乱”并非传说:

今年4月,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樊红伟被网民曝光,称其有多个身份证。经山西省公安厅调查,樊红伟陆续办理过6个虚假身份信息。樊红伟因此被网友冠以“证叔”称号。

与樊红伟事发时间差不多,河南省鹿邑县男子肖建鹏补录户口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但仍然办好了户口。后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才注销了该户口。

2013年7月,河北省沙河市桥西办事处曹庄三村村民冀转霞发现自己的户口本上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女儿“冀某敏”,对于这个女儿她既不认识,也不知情。

说起与户口乱象相关的人物,最出名的当属“房姐”龚爱爱,她有4个户口。此外,“房媳”张彦拥有北京、山西双户口,也曾引发舆论关注。

“问题户口”既牵涉官员、商人、警察,也牵涉普通群众;既有重户、错户、假户,也有死亡人员户口未被注销等情况。

管理漏洞人为因素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出现假户口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办户口、身份证的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公安机关审核不严格,形成漏网之鱼;另外一种是申请人和公安机关户政人员内外勾结、弄虚作假。

公安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查办伪造买卖户口证件案件149起,查处责任民警和辅警46人。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害群之马”只是极少数,但危害极为严重。

如龚爱爱办了4个户口,共花费60万元,其中40万给了一位户籍民警。据称,该户籍民警先后办理过20余个假户口。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公安户口联网之前,一个派出所只能查到本辖区内的人口信息,因此只要买通户籍民警,很容易就在本系统内新建一套户口,获得一张新身份证。而在实现省内联网后,这种做法变得困难。但由于没有实现全国联网,也不排除有人捏造一套省外虚假户口信息,以迁入为借口办理虚假户口和身份证。而联网系统也缺乏自动比对和纠错功能,因此即使出现两条相似度极高的户口信息,一般人也很难发现。

一位基层公安民警说,户口登记管理“错、重、假”等问题存在由来已久,有的也有特殊历史原因,如上世纪90年代初因门槛低人们一拥而上“农转城”,在当时全靠手工办理迁移手续的情况下,有些户籍民警疏忽大意,在其户口迁出后未及时销掉原有户口,导致了重户口。此后,户口随着实现微机管理日趋规范,但也有一些地方“重查询、运用,轻核对、维护”,一些村级人口管理工作台账成了被遗弃的“旧账本”,也导致了“问题户口”的出现。

剥离户口附着利益 从源头杜绝户口问题

事实上,相关部门对于改变户口乱象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2004年换发二代证前昭通市公安局开展了户口核对与相片采集工作,2008年按公安部要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户口整顿工作,2010年开展了“六普”户口整顿工作,2012年开展了以常住人口同姓名同出生日期疑似重复人员清理为重点的户口整顿工作……这些努力解决了一大批户口登记中遗留的重、漏、差、错问题,但应落未落、应销未销、重复人口以及户口登记项目差错等问题仍然存在。如昭通市各级公安机关仅2012年就累计删除重复人口近2万人,变更或更正公民姓名、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主项信息近3万人。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清理注销重复户口27.1万个,即是对现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治理户口乱象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云南省凌云律师事务所孙文杰说。

“不能这边在清理,那边还在出问题。”云南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李进参认为,治理户口乱象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反复出现,一方面是震慑“害群之马”,如今年上半年查办伪造买卖户口证件案件149起,查处责任民警和辅警46人;实行户口登记管理终身责任制和黑名单曝光制等,都是为了避免户口的正常管理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另一方面是通过健全技术手段,如实现全国人像比对跨省联网应用。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剥离户口上附着的种种利益。”李进参说,户口带来了利益,这些利益又带来了户口的种种乱象。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户口乱象,还需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