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收益将“破4”用户超1亿 余额宝向何处去?

2014-07-12 13:24:5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总用户突破1亿,创造收益118亿元……盘点2014年上半年,余额宝交出一份看上去很美的成绩单。然而,随着回报持续下滑,余额宝收益率跌破4%却已悬念无多。

一年多以来,包括余额宝在内的“宝宝们”将“草根理财”的理念注入中国社会。但热闹过后,互联网金融的辉煌能否延续?专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尽管网络货币基金收益下行已成定局,但网络倒逼金融变革的效应仍不容小觑。

余额宝用户超1亿 收益逼近“破4”

余额宝收益率即将“破4”了。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已跌至4.18%。

随着收益率一路下行,互联网理财“破4”似乎指日可待。据天弘基金近日披露,目前余额宝总用户数已突破1亿,规模达5741.6亿元。然而,这一靓丽的成绩单,并不能掩盖一个现实:互联网理财的高收益神话正迅速破灭。

事实上,回顾余额宝“半年报”,收益下滑成为互联网理财主基调:3月25日,余额宝收益跌破5.5%;5月11日跌破5%;6月23日,4.5%关口也被击穿,下跌趋势并没有就此逆转,7月8日一年来首度跌破了4.2%。

与此同时,为应对余额宝的冲击,近期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宝宝”类产品,保险公司的“娱乐宝”也以更高收益吸引线上客户。记者在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就看到,其近日推出了一款基于存款账户的即时赎回产品,7日年化收益达5.327%,同“宝宝们”叫板的迹象明显。

不过,截至目前,余额宝依然稳居国内最大、全球第4大的货币基金。截至上半年末,天弘基金也蝉联国内最大公募基金的宝座。同时,余额宝的人均持有金额达5030元,已较2013年底提高了17%。

余额宝究竟带来了什么?

统计显示,余额宝运行一年多以来,共为“宝粉”创收118亿元——尽管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因其稳定性和便捷性,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不断涌现,话题风生水起,成为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

余额宝究竟带来了什么?专家指出,余额宝的成功推广弥补了草根理财市场的空白。回顾一年多,从余额宝的滥觞到银行大军的加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弥补了原先5万元以下、“小散”居民的理财空白。

而从区域来看,高净值用户仍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分区县来看,北京海淀区、上海杨浦区和北京朝阳区,则是“土豪”最多的区级地域。“余额宝的成功运作,首先从社会层面促使了对金融变革的认同。”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在现实中,包括余额宝在内的“宝宝们”的迅速扩张也一度引起了银行业恐慌。为应对冲击,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新型理财产品,以挽留质疑活期存款利率“过低”的个人客户。发改委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咨询专家陈进指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于唤醒了潜在金融市场,对于依赖存贷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也是一个警示。

互联网金融何去何从?

早在今年年初,不少分析人士就表示,基于货币基金的余额宝不可能一直维持高收益。从现在来看,这一判断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等多种工具缓解市场紧张,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稳步下行;刚刚过去的六月末,去年同期的“钱紧”也没有重演。尽管余额宝用户规模仍在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动辄百分之六七的高收益正成为过去时。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还只是互联网产业化的一个成功典型,引导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创新将是未来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最终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或许不是一片坦途,但其理念依然将拉动传统金融业的变革。“互联网销售已成为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改变了以往依赖代销、不用面对客户的情形。”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陈灿辉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未变,仍将倒逼银行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记者罗政、杜放)

原标题:收益将“破4”用户超1亿 余额宝向何处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