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慢性病成居民健康首要威胁 北京人 “坐家”太多

2014-07-11 17:25:51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现状

居民每天静态行为时间超5小时

慢性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北京市居民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健康行为。最近一次慢性病监测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8岁至79岁常住居民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5.7小时。18岁以上城区居民平均每天静态行为时间为5.5小时,郊区居民为6.0小时;男性、女性平均每天静态行为时间相近,均为5.7小时;各年龄段静态行为时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年龄越小,静态行为时间越长。

科学研究认为,累计超过4小时的静态行为就是慢性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会逐渐显现,以看电视为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如果看电视时间逐年增加,活动时间减少,体重和腰围就会增加,血压也会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不止成人,青少年也面临着它的危害,研究显示,青少年每天看电视两小时以上就可能导致锻炼不足、自卑、社交能力过低,甚至学习成绩下降。相反,静态行为的减少则有助于体重的控制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我们应该“管住嘴、迈开腿”,选择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慢性病,活出健康。

名词解释

什么是静态行为?

静态行为是指除了睡觉以外,以坐、靠或躺等姿势进行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身体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的能量消耗逐渐减少,开车、坐车、电动车等体能消耗低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普及,最终导致静态行为的时间不断增多。

建议

不同年龄的人每天要有合适的活动量

全球范围内,由高血压、烟草使用和高血糖导致的死亡分别占12.8%、8.7%和5.8%;缺乏身体活动是第四位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比例占5.5%。

针对这一重要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倡议》,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提出了合适的活动量。

5-17岁的儿童

身体活动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内的玩耍、游戏、体育运动、交通往来、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1)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

(2)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3)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

18-64岁的成人

身体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区环境内的休闲时间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自行车)、职业活动(如工作)、家务劳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1)应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2)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应增加有氧活动量,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增强肌肉力量的活动。

65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

(1)应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2)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该年龄段的成人应增加有氧活动量,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

(5)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增强肌肉力量的活动。

(6)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所建议身体活动量的老人,应在能力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多活动。

链接

如何获得科学健身指导

登录北京市体育局网站:www.bjsports.gov.cn 科学健身栏目,有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健身指导,结合自身情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