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官媒回应外企在华“不好过”:黄金期远未结束

2014-07-07 07:54:38 罗 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相比过去享受超国民待遇时的辉煌,现在,一些竞争力薄弱的外企感到在中国的日子不大好过了。据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近日刊登《在华美国公司感受到冷风,虽然许多公司仍有盈利》一文。该报道称,中国极快的经济增长逐渐放慢、来自中国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在华美国公司的利润。对此,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引进外资已不再简单地追求数量,更重视质量。长期看,外企在华“黄金期”远未结束。

外资来华持续增长

从商务部最新数据看,虽然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但前5个月外商投资仍保持增长。据统计,2014年1-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8744家,同比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10.9亿元人民币(折合48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以及土地、资源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中国,这个在外商眼中的世界廉价加工厂变得日益昂贵起来,因此,他们开始把更多加工贸易和制造业投资转向了成本较低的东南亚等国。统计显示,2014年1-5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6.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5.6%。

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化的服务业则吸引了更多外商投资。据统计,2014年1-5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6.2%。

此外,美、欧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因素造成这些国家外商来华投资有所减少。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韩国和英国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87.9%和62.2%。

长期发展仍需外资

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长远发展看,仍将长期需要外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撰文指出,中国永远需要外资,这一点不因中国目前已经摆脱资本积累和外汇双重缺口的掣肘而改变,也不因未来中国总体将完成科技和管理水平赶超而改变。

与资金需求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中技术、管理、研发等方面的缺口更大,目前引进外资同时更需要获得一起与国际投资进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会、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需要将引资、引技和引智三者相结合。从产业看,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引资空间巨大。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葛国瑞说,在中国美国商会的1000多家会员公司中,很多企业属于服务行业,他们不但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也希望与中国同行分享从业经验。

专家指出,从长期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完善,集聚效应突出,人力资源丰富,整体素质较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些都对外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经济虽然减速,但仍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要素优势看,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有所下降,但规模经济优势仍在;从战略优势看,对于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跨国公司没有理由不投资中国。

投资环境会更完善

分析一些外商的指责,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对失去过去优厚待遇的不满,是对竞争加剧、压力加大的抱怨。《华盛顿邮报》刊登的那篇文章说,当然,外企在这里仍有诱人的机会,从出售飞机的稳固业务到电影业新建的合作关系,从消费品到金融服务。但取得两位数的利润增速比20年前要困难多了。中国已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市场,面临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很多与经济模式有关。

事实上,改变过去厚外商薄内商的做法,为所有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为全体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正是当前中国政府的工作方针,而为外商提供更为便利、完善的投资环境,并未因这一新方针而有所忽略。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外商投资环境。5月28日商务部决定开展为期3个月的规范优化外商投资审批试点工作,试点主要内容包括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申报程序、简化申报文件等。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该《办法》改革了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将项目全面核准改为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本报记者罗 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