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日本长崎举行“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活动(组图)

2014-07-06 22:1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瑜辉  
分享到:

 

中新网长崎7月6日电近百名长崎市民6日冒着瓢泼大雨,聚集到长崎和平公园内的“中国人原子弹爆炸牺牲者追悼碑”前,举行“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活动,为在69年前长崎原子弹爆炸中死难的32位中国劳工举行追悼仪式。

前长崎市市长、93岁高龄的本岛等不顾病魔缠身,坚持从医院坐轮椅冒雨赶到会场致辞并献花。他说,二战期间,共有4万多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从事非人劳动,大约7千人因不堪重负而死去。被分在长崎县内的4个煤矿里做工的1042名中国劳工中,115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相继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在原子弹爆炸中死难的32人。多年来,这些劳工及其家属一直奔走在漫长艰辛的诉讼道路上,期望能向日本政府讨个公道,但遗憾的是日本最高法院驳回了他们的上诉。面对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日本政府应当如何负起责任,如何向被害劳工及其家属表示出最大诚意,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驻长崎总领事李文亮在致辞中对冒着大雨前来参加这一活动的长崎市民表示感谢。他说,77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年以后,美国的一颗原子弹使15万多长崎人相继死去。那场战争中,死去的日本人包括普通军人在内约有310万人,而中国人的死亡人数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所以说,那场战争不仅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使日本民众深受其害。基于这一铭心刻骨的历史教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理所当然对日本政府以修改宪法解释的形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举措表示忧虑与警惕,人们不能不质疑日本是否要改变战后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更有国际评论认为这是“日本战争基因在复活”。

李文亮表示,何为日本的安全保障?我认为日本只有‘与邻为善’,拿出实际行动改善与邻国关系,构筑与亚洲邻国的和平友好互信关系,才是日本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所在!

日中友好协会长崎支部长柴田朴在致辞中说,上个月来自中国的中学生参观和平公园,看到这块“中国人原子弹爆炸牺牲者追悼碑”后深受感动。这让我想起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周恩来总理说发动那场侵略战争的不是日本人民,而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中国之所以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是因为这些赔款最终也将由日本普通百姓承担。田中角荣首相听到这番话后感动得不禁落泪。42年后的今天,安倍内阁对历史事实全然视而不见,其对邻国的敌视态度昭然若揭,这是极其错误的。政府必须深刻反省曾经犯下的历史错误,向世界展示日本的虔诚反省,与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为参加此次追悼活动,专程从北海道赶来的中村久子女士说,本岛先生多年前就邀请我来长崎参加这一活动,我因路途遥远一直未能成行,想到年事已高,再不来恐失去机会,故这次下决心赶来。中村久子说,北海道曾有众多中国劳工在那里从事非人劳动。其中一位1944年秋天在山东被抓的劳工刘连仁,因实在忍受不了折磨,冒死逃到北海道的深山老林里穴居了13年,直到1958年初被发现后才得以回国。刘连仁于2000年去世后,我曾去中国参加了他的公祭活动。我的良心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反省过去,才能实现真正的日中友好。现在我年纪大了,我认为自己更应该抓紧时间站出来说话,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强烈愿望,我才不远几千里来到了长崎。

长崎市议会议员、原子弹受害者团体代表井原东洋一、长崎华侨总会代表郭定仪等也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发表了谈话。

在大雨如注中,参加活动的人们不顾浑身湿透,纷纷向追悼碑献上了鲜花,并在11点零2分(1945年8月9日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时刻)双手合十,为牺牲的中国劳工伫立默哀。当地所有媒体都对该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长崎和平公园的“中国人原子弹爆炸牺牲者追悼碑”落成于2008年7月7日,旨在追悼原子弹爆炸中牺牲的中国人,让人们永远铭记“七·七”这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子,知道日本既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同时也是那场战争的“加害者”。

“追悼碑”使用的是中国产石材,碑身高近2米,宽1.5米,厚0.24米,底座高0.4米。正面刻着“浦上刑务支所中国人原爆牺牲者追悼碑”,由本岛先生题写;背面刻着牺牲的32名中国人的名字和“为追悼在此因原子弹爆炸而枉死的各位中国人,立誓不再战和废除核武器而建立此碑”。此后又于2013年7月7日在追悼碑前增加树立了说明牌,扼要记述了日本在二战期间强掳中国劳工的史实。长崎市民团体每年都在7月7日前后在此举行悼念活动。(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